首页 理论教育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及颗粒物控制成果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及颗粒物控制成果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的大气质量改善以及采用个体化干预措施降低人群的颗粒物暴露水平所带来的健康效应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结果显示颗粒物污染控制与人群心肺系统健康水平改善有显著关联。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及颗粒物控制成果

鉴于大气颗粒物暴露与人群健康效应之间的密切关系,降低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或人群暴露水平是否能改善人群健康的问题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除了一些自然条件下高低污染地区之间的比较研究外,采取人工措施控制大气颗粒物污染或个体化干预措施降低人群对大气颗粒物暴露的健康效应研究也成了研究热点。如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的大气质量改善以及采用个体化干预措施降低人群的颗粒物暴露水平所带来的健康效应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一)北京奥运会颗粒物污染控制的健康效应

1.颗粒物浓度的变化情况 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交通污染控制措施,包括推行新能源(天然气)替代燃煤能源、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机动车限行、禁止重型卡车上路、实施新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淘汰老旧高排放机动车等。这些严格的交通控制措施使奥运期间北京的交通污染物浓度显著低于非奥运时期。数据显示,奥运期间北京市12条交通干道的PM10浓度从142.6 μg/m3下降到102.2 μg/m3,平均降低了28%;奥运期间PM2.5浓度比2006—2007年同期均值降低了69%,并且交通来源颗粒物的指示物BC浓度也比奥运前显著下降。

2.污染控制的人群健康效应 研究者以奥运期间大气颗粒物浓度降低为契机,从颗粒物浓度降低对人群心肺系统的健康影响变化方面探讨了颗粒物污染控制的健康效应。结果显示颗粒物污染控制与人群心肺系统健康水平改善有显著关联。以年轻健康出租车司机为对象的研究发现,奥运期间出租车内PM2.5浓度降低,出租车司机的HRV水平显著高于奥运前和奥运后,说明PM2.5浓度下降与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改善有关。奥运前后对儿童的eNO水平与PM2.5和BC暴露浓度关系的研究显示,奥运期间儿童eNO水平有所降低,由于eNO是反映呼吸道炎症水平的指标,因此研究结果提示PM2.5和BC浓度的降低与儿童急性呼吸道炎症的改善有关。另有研究收集了奥运会期前及奥运期间北京朝阳医院成人哮喘门诊的每日数量,并与北京城区PM2.5测定浓度进行关联分析发现,奥运期间PM2.5浓度的降低与成人哮喘门诊量的降低呈显著关联。

(二)广州亚运会颗粒物污染控制的健康效应

1.颗粒物浓度的变化情况 广州亚运会期间,一系列大气污染物减排治理措施的实施使得颗粒物浓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中日均PM10浓度从88.64 μg/m3下降到80.61 μg/m3,PM2.5浓度下降了17.1%~27.8%,其中硫酸盐和OC的浓度削减幅度分别达到37.3%和33.0%,其他水溶性无机离子和EC浓度也都有所降低。(www.xing528.com)

2.污染控制的人群健康效益 将亚运会期间广州市越秀区和荔湾区人群非意外总死亡数、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数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与2006—2009年以及2011年同期人群的死亡数进行比较发现,研究区域每日非意外总死亡数从同期的32降低到亚运会期间的25,降低22.73%;每日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数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分别从同期的11和8降低到6和5,分别降低26.10%和24.14%。进行空气污染控制措施与日死亡数间的关联分析显示,亚运会期间非意外总死亡数、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数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与同期相比的RR值分别为0.79(95%CI:0.73~0.86),0.77(95%CI:0.66~0.89)和0.68(95%CI:0.57~0.80)。

(三)个体化干预措施的健康效应

国内开展的一项口罩干预研究,招募了15名健康志愿者在戴口罩和不戴口罩的情形下分别在北京城区指定路线行走2h,并对研究期间志愿者的血压和HRV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志愿者所戴口罩对颗粒物有较高的过滤效果,研究对象戴口罩时的收缩压显著低于不戴口罩时的收缩压,并且戴口罩时的HRV水平显著高于不戴口罩时的,提示颗粒物个体暴露浓度的降低可对人群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善产生积极影响。对98名患有冠心病的志愿者进行同样测定的结果显示,采用个体化干预措施降低对颗粒物的暴露水平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功能。

上述研究结果为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可显著改善人群健康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颗粒物污染控制和人群健康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