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暴雨成我国洪水主因-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暴雨成我国洪水主因-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东部季风区内江淮及其以南地区,常有连续暴雨发生,往往形成洪量很大、洪峰较高的洪水。

暴雨成我国洪水主因-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我国暴雨受季风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雨带的移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移动密切相关。汛期多年平均最大连续4 个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60%~80%。连续暴雨出现概率大、历时长,覆盖面大,降水总量也大。我国发生过的不同历时最大点雨量以及不同面积的最大面平均雨量与世界大暴雨记录相当接近,如内蒙古上地1h暴雨410mm、河南林庄6h雨量830mm。

我国有以下几个明显的暴雨高值带:从辽东半岛往西南至广西十万大山南侧的滨海地带,包括台湾海南岛岛屿,常出现最大24h点雨量超过600mm的大暴雨;燕山、太行山、伏牛山东侧迎风坡,最大24h点雨量一般可达600~800mm;四川盆地西侧、北侧和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的山区,最大24h 点雨量一般也可达400~600mm。受海陆位置和水汽来源、天气系统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我国的暴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区:北方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在此基础上,参照地理、气候和气象要素,以及暴雨参数,可进一步将其划分成15 个亚区。

东部季风区包括七大江河中下游平原以及由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的丘陵地带。该区多年平均最大24h点雨量均值为50~460mm,暴雨发生的频次、强度、历时、笼罩面积以及降水总量等均大大高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是我国暴雨洪水的主要发生地区,自1930年以来全国出现的44场大面积暴雨均发生在东部季风区。在东部季风区内江淮及其以南地区,常有连续暴雨发生,往往形成洪量很大、洪峰较高的洪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期降水可持续1~2个月,笼罩面积可达10万~20万km2,相应降水总量300亿~700亿m3。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大于50mm的暴雨日数达3~7d,笼罩面积10余万km2,降水总量一般为100亿~300亿m3。珠江及南方沿海地区大于200mm的雨区范围可达数10万km2,珠江西北江连降大雨和暴雨,雨区范围达50余万km2。江淮以北地区暴雨发生的历时和暴雨总量相对于江淮及其以南地区为小,但暴雨强度往往较大,也会形成洪量较为集中的洪水。东北地区大暴雨历时一般2~3d,暴雨笼罩面积5万~10万km2,相应降水总量100亿~250亿m3。海河流域大暴雨历时一般3~7d,笼罩面积7万~10万km2,降水总量最大可超过500亿m3黄河流域一次大暴雨历时一般3~5d,笼罩面积3万~7万km2,降水总量100亿~200亿m3。(www.xing528.com)

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发生暴雨机会较少,暴雨量也不大,但偶尔可出现局部地区的短历时、小面积、高强度暴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