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资源质量保护-理论与实践

水资源质量保护-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资源污染状况评价内容应包括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评价,地表水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分析,地下水资源质量现状评价,水资源质量变化趋势分析及预测,水资源污染危害及经济损失分析,不同质量的可供水量估算及适用性分析。非点污染源调查包括农田径流营养成分流失调查、农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排放量调查、分散式禽畜养殖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城市径流污染物流失调查、水土流失状况及非点源污染负荷调查等5大类。

水资源质量保护-理论与实践

水资源污染状况评价内容应包括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评价,地表水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分析,地下水资源质量现状评价,水资源质量变化趋势分析及预测,水资源污染危害及经济损失分析,不同质量的可供水量估算及适用性分析。污染源调查和评价主要应查明污染物的来源、种类、浓度、数量、排放地点、排放方式、排放规律,化肥农药使用情况,固体废弃物堆放和处置情况,污水库及污水灌溉状况。在此基础上,根据污染物的危害性、排放量及对水体污染的影响程度,评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水资源质量的评价,应根据评价目的、水体用途、水质特性,选用相关参数和相应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水质标准进行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应分区进行,其分区应与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的分区一致。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评价区内,应根据河道地理特征、污染源分布、水质监测站网,划分成不同河段(湖、库区)作为评价单元

(2)在评价大江、大河水资源质量时,应划分成中泓水域与岸边水域,分别进行评价。

(3)应描述地表水资源质量的时空变化及地区分布特征。

在人口稠密、工业集中、污染物排放量大的水域,应进行水体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分析。

地下水资源质量现状评价对象主要是浅层地下水,其次是已开发利用的深层地下水,评价内容应包括地下水污染途径和地下水资源质量现状分析。地下水资源质量现状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选用的监测井(孔)应具有代表性。(www.xing528.com)

(2)应将地表水、地下水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地表水污染、污水库、污水灌溉和固体废弃物的堆放、填埋等对地下水资源质量的影响。

(3)应描述地下水资源质量的时空变化及地区分布特征。

水资源质量变化趋势分析,应选若干有代表性的评价单元和水质参数,用历年(至少5年)的相同月份的监测资料对水资源质量状况的年际变化作出趋势分析。水资源污染危害及经济损失分析,主要应调查、分析由于水体污染引起的缺水、水生态系统恶化、水污染事故,以及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估算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应以水资源质量现状评价成果和同期水资源可供水量为基础,计算并分析评价区内不同质量的地表水、地下水可供水量和适用性。

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污染,按排放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和非点污染源。点污染源主要由工矿企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形成;非点污染源也称面污染源,指在较大范围内,溶解性或固体污染物在降雨径流等作用下,通过地表或地下径流进入受纳水体造成的污染。点污染源调查包括工矿企业废污水排放调查、城镇生活污水调查及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污染源调查3部分。非点污染源调查包括农田径流营养成分流失调查、农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排放量调查、分散式禽畜养殖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城市径流污染物流失调查、水土流失状况及非点源污染负荷调查等5大类。调查项目主要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非点污染源状况的调查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非点源污染负荷产生量: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城镇地表径流污染负荷、农田径流污染负荷(主要调查化肥使用量及其可能流失量)、农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污染负荷、水土流失及其污染负荷、分散式禽畜养殖污染负荷5大类,调查项目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2000年全国非点源污染负荷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的产生量分别为7574万t、707万t、2865万t和612万t。

非点源污染负荷入河量:非点源污染负荷入河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由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河流等地表水体的非点源污染负荷量。2000年全国非点源污染物负荷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的入河量分别为831万t、71万t、423万t、62万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