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本论》贡献值公式与《完美软件开发:方法与逻辑》

《资本论》贡献值公式与《完美软件开发:方法与逻辑》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我们将使用两类解释方法来回答贡献值为什么可以“加”这个问题:一个是和《资本论》一样的,比较严密,但应该难懂;另一个则是属于我自己的,比较通俗,好懂一点。马克思认为商品同时拥有两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1000这就是我们用的贡献值公式。

《资本论》贡献值公式与《完美软件开发:方法与逻辑》

在本书中一直使用下面这个公式来定性表达一个组织所能产生的贡献值:

[(E1×W1+O)+(E2×W2+O)+…+(EnWn+O)]×M

其中E1..n为一个人的工程素养,W1..n为一个人的工作意愿,O为组织所能提供的基础性力量,M为内耗系数。

在这一公式中有一点很可能产生争议:

项目中各个人的分工不同,也就是说有的人负责需求,有的人负责估算,有的人负责管理,有的人负责测试等。在这种情形下,为什么可以用加法来累计项目组的整体贡献值?

一头猪加一头猪是两头猪,一头猪加一只鸡得到的会是什么?

这应该有点难懂,因此在这里做一点补充说明。

这里所计算的贡献值很类似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论及的价值,而马克思论及的价值则一向被称为幽灵

所以我们将使用两类解释方法来回答贡献值为什么可以“加”这个问题:一个是和《资本论》一样的,比较严密,但应该难懂;另一个则是属于我自己的,比较通俗,好懂一点。

马克思认为(参见《资本论》第1章第1节)商品同时拥有两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作为商品,其使用价值体现在质的差别。比如,猪和鸡,两者肉质不同;一个能下蛋,一个不能下蛋等。

而一旦两者可以交换,作为交换价值两者间就只有量的差别,而不包含使用价值的因素。

假设说在公平状态下,100只鸡可以交换1头猪,那么在交换的时候100只鸡和1头猪之间要画等号。这时候体现的不是两者的不同,而是量上等价的这一面。

一旦把使用价值抛开,即抛开商品的形式,那么猪和鸡就变成了一种无差别的东西。

对此,马克思说: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这些物现在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www.xing528.com)

我们可以把管理,流程等代入成上文的猪或鸡,一旦它们可以转换为一种无差别的价值量,那么加法显然是合适的。

这就是马克思的解释。

接下来我们看比较通俗的解释:

假设说软件开发完了,卖了1000块钱,并且正好回本,不赚不赔。

这时由于管理、流程、开发模型、需求开发、估算和设计编码同时贡献于这1000块钱,所以这些环节必然都有着自己的贡献度(百分比)。那么:

1000×管理的贡献度=管理的贡献值

1000×流程的贡献度=流程的贡献值

......

把所有这些项目加起来,就得到:

管理的贡献值+流程的贡献值+…=1000(管理的贡献度+流程的贡献度+…)

如果说各种贡献度加起来近似等于1,那么得到:

管理的贡献值+流程的贡献值+…=1000

这就是我们用的贡献值公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