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万安特产-窑头豆腐,洁白嫩滑,千年美味

万安特产-窑头豆腐,洁白嫩滑,千年美味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万安自古有饮食文化民谚“窑头豆腐百嘉酒”一说。作为万安最有名的特产——窑头豆腐,以洁白、嫩滑、柔韧、可口传世。千百年来,窑头豆腐成了万安人民逢年过节的美味佳肴,也成了过往万安的宾客的口中美味,甚至成为赣味食品中的一绝。窑头豆腐的制作流程依次为选豆、去皮磨浆、烧浆、放石膏、压榨水分、切块六道工序。

万安特产-窑头豆腐,洁白嫩滑,千年美味

万安自古有饮食文化民谚“窑头豆腐百嘉酒”一说。作为万安最有名的特产——窑头豆腐,以洁白、嫩滑、柔韧、可口传世。薄板豆腐,切成细丝而不断,摔在地上不会烂,且嚼劲十足;厚板豆腐,口感如清炖鸡蛋一样鲜,味道纯正。用它再加工成油豆腐、豆腐乳等,味道甚佳。千百年来,窑头豆腐成了万安人民逢年过节的美味佳肴,也成了过往万安的宾客的口中美味,甚至成为赣味食品中的一绝。

唐朝末年,有陈霖者,字时雨,河南人,科考中士,登进士第,得享御宴之幸。

御菜上了一道又一道,众多山珍海味,但陈霖唯独钟情豆腐。这御宴豆腐端上来,看相就很好,犹如结冻的炼乳。吃一口,香味浓浓,还有嚼劲,越嚼,其味越香。那日,御宴上光豆腐就上了三道菜,用不同的豆腐制作。其中一盘豆腐丝,刚开始,陈霖还以为是哪里的粉丝,吃起来才发现是豆腐做的。这让陈霖开了眼界:豆腐中有不少水分,怎么还能弄成扯不断的豆腐丝呢?这豆腐肯定不是一般的豆腐了。陈霖光想着这豆腐,连皇上说了些什么也没注意听。后来陈霖便四处打听,终于在御膳房的厨师那里学到了豆腐的制作技法。

陈霖当大唐进士没多久,还没来得及提升,大唐就灭亡了,社会进入新一轮动荡之中。十七年后,大唐后裔李氏又重新掌权,是为后唐,陈霖被重用,出任庐陵(今吉安市)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然不久便闲居家中。于是,陈霖便琢磨起豆腐的制作技法,并将从御膳房厨师那里学的豆腐制作技法,做了新的改良。他熟练掌握后,还手把手地教会了妻妾,并传给了后人。窑头豆腐的制作流程依次为选豆、去皮磨浆、烧浆、放石膏、压榨水分、切块六道工序。制作豆腐所需材料和器具有黄豆、石膏、井水、石磨、锅灶、木桶、勺、擂钵、摇浆架(篓)、纱布、木制口字架、层板等。(www.xing528.com)

据窑头镇夏坪陈氏族谱,陈霖第八世孙陈彦富于南宋宝庆丙戌(1226年)从五云头狮(原泰和县域,今万安县韶口乡境内)迁居窑头夏坪开基,并将豆腐制作技艺带到夏坪。自此,夏坪豆腐开始远近闻名。自开基后一直到解放以前,夏坪都有许多专门做豆腐的作坊。做豆腐成了当地许多村民养家糊口甚至发家致富的重要门路。同时,这一技艺也传到了夏坪附近的其他村落,尤其是窑头圩镇。因宋熙宁四年(1071年)万安改镇置县后,设立窑头塘,夏坪归窑头塘(后改名窑头乡)管辖,因此人们习惯性把这一地域做的豆腐统称为窑头豆腐。

(耿艳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