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联网组成原理及八层架构解析

物联网组成原理及八层架构解析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里进一步细分物联网的服务功能,将其划分为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创新应用层。再根据美国IBM公司提出的物联网八层结构,分别进行对应层次的划归,最终得到物联网框架模型。图1-7物联网框架模型

物联网组成原理及八层架构解析

在美国IBM公司2010年大中华区研发中心开放日活动中,对在物联网世界里会用到的一些关键技术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展望。IBM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IBM公司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在接受51CTO.com记者专访时谈道:“物联网的重点在于这个‘网’字,如果只有物没有网,那未来将是非常可怕的现象。IBM在多年的研究积累和时间中提炼出了八层的物联网参考架构。”

从层次的维度理解,这八层架构之间大部分情况下有一定的依赖关系,从域的维度理解,由于在它们之间信息有时并不是需要依次通过它们进行传递和处理,因此它们也可以是网状关系,所以叫作域的概念。

1.传感器/执行器层

物联网中任何一个物体都要通过感知设备获取相关信息及传递感应到的信息给所有需要的设备或系统。传感器/执行器层是最直接与周围物体接触的域。传感器除了传统的传感功能外,还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本地处理能力,使得所传递的信息是系统最需要的,从而使传递网络的使用更加优化

2.传感网层

这是传感器之间形成的网络。这些网络有可能根据公开协议,如IP,也有可能基于一些私有协议。而目的就是为了使传感器之间可以互联互通及传递感应信息。

3.传感网关层

由于物联网世界里的对象是身边的每一个物理存在的实体,因此感知到的信息量将会是巨大的五花八门的。如果传感器将这些信息直接传递给所需要的系统,那么将会对网络造成巨大的压力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某种网关将信息进行过滤、协议转换、信息压缩加密等,使得信息更优化和安全的在公共网络上传递。

4.广域网络层

这一层主要是为了将感知层的信息传递到需要信息处理或者业务应用的系统中。可以采用IPv4或者IPv6。

5.应用网关层(www.xing528.com)

在传输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及优化信息处理过程,设置局部或者区域性的应用网关。目的有两个:第一是信息汇总与分发;第二是进行一些简单信息处理与业务应用的执行,最大限度地利用IT与通信资源,提高信息的传输和处理能力,提高可靠性和持续性。

6.服务平台层

服务平台层是为了使不同的服务提供模式得以实施,同时把物联网世界中的信息处理方面的共性功能集中优化地进行,缓解传统应用系统或者应用系统整合平台的压力。这样使得应用系统无须因为物联网的出现而做大的修改,能够更充分的利用已有业务应用系统,支持物联网的应用。

7.应用层

应用层包括了各种不同业务或者服务所需要的应用处理系统。这些系统利用传感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执行不同的业务,并把处理的信息再反馈给传感器进行更新。刷新服务及对终端使用者提供服务,使得整个物联网的每个环节都更加连续和智能。这些业务应用系统一般都是在企业内部、外部被托管或者共享的IT应用系统。

8.分析与优化层

在物联网世界中,从信息的业务价值和IT信息处理的角度看,它与互联网最大的不同就是信息和信息量。物联网的信息来源广阔,信息是海量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信息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就是基于信息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之上。传统的商业智能也是对信息进行分析及进行业务决策。但是在物联网中,基于传统的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更智能化的分析能力,基于数学统计学的模型进行分析、模拟和预测。信息越多就越需要更好地优化才能够带来价值。

综上,可以得到图1-7所示的物联网框架模型。这里进一步细分物联网的服务功能,将其划分为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创新应用层。再根据美国IBM公司提出的物联网八层结构,分别进行对应层次的划归,最终得到物联网框架模型。

978-7-111-51231-8-Chapter01-9.jpg

图1-7 物联网框架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