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报论丛第二辑:中央党报对版面功能定位的表述

党报论丛第二辑:中央党报对版面功能定位的表述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央级党报评论版中,《人民日报》评论版有“开栏的话”对其功能定位进行表述,而《光明日报》评论版、《经济日报》时评版并没有相应的官方表述。《光明日报》评论版和《经济日报》时评版则主要是以“平台”汇聚各方面人士的观点意见,并呈现给广大读者,编辑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呈现,编辑意图主要体现在稿件的选择、议题的确定等方面。

党报论丛第二辑:中央党报对版面功能定位的表述

中央电视台有一些知名的电视评论栏目定位恰当,从它们的栏目定位语可见端倪,比如《东方时空》栏目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焦点访谈》的“用事实说话”,以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一部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这些栏目定位语今天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对节目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央级党报评论版中,《人民日报》评论版有“开栏的话”对其功能定位进行表述,而《光明日报》评论版、《经济日报》时评版并没有相应的官方表述。笔者在对《经济日报》时评版编辑进行访谈中了解到,该版编辑人员结合工作实践,对该版的理解是:打造观点平台,而指向是打通“两个舆论场”。

《人民日报》评论版力图打造观点意见交流探讨甚至碰撞的“平台”,在栏目设置上呈现多元化特点,多种体裁、多样栏目、多类作者的评论稿件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一定交流交融性质的舆论。《光明日报》评论版和《经济日报》时评版则主要是以“平台”汇聚各方面人士的观点意见,并呈现给广大读者,编辑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呈现,编辑意图主要体现在稿件的选择、议题的确定等方面。

笔者认为,不论侧重点在哪,在中央级党报评论版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时都应重视两个方面:(www.xing528.com)

一方面,要根据变化了的媒体环境不断提升自己的功能,多一些交流、探讨甚至“争鸣”,尽可能与网络舆论场对接,从而构建交流交融阵地,更好地满足媒体与公众的表达需求,使媒体舆论场与网络舆论场的“交集”面积更大,发挥党报言论对线上线下公共舆论的引领作用。如,笔者参与的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对《光明日报》评论版和《经济日报》时评版进行研究的两篇文章,均建议这两家报纸的评论版都能多些探讨与“争鸣”。[7]从目前的版面情况看,“争鸣”不够是中央级党报评论版的短板。“争鸣”与新闻规律中的“平衡”因素相通,持不同意见者“争鸣”,有助于新闻及其评论的客观、公正、真实,从而树立党报评论的权威以及吸引受众参与讨论,推动共识。

另一方面,相对于无界的网络载体,报纸版面是有边界的,它所形成的舆论场与网络意见平台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同频共振”,但可以尽量求取“最大公约数”,这就需要定位准确,不断扩大相应议题范围和言论主体范围,并注意选取最有针对性代表性的议题,选择更能代表一类群体或更能体现权威性、公信力的话语主体,呈现他们的观点或促进观点的交流与互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