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地相通,上下和谐:《周易》的自然哲学

天地相通,上下和谐:《周易》的自然哲学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卦下乾上坤,地在天上。它的六爻,三阳往上去,三阴朝下来,互相迎着走,好像天气轻清而上升,地气重浊而下降。这是个天地相通、上下和谐的好卦。此卦《彖辞》说,《泰》卦是讲“天地交而万物通”。它的特点是上下通气。“帝乙归妹”,又见下《归妹》六五。“隍”音huáng是城壕,低于地面。下《夬》卦卦辞“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

天地相通,上下和谐:《周易》的自然哲学

【大义】

此卦下乾上坤,(1)地在天上。它的六爻,三阳往上去,三阴朝下来,互相迎着走,好像天气轻清而上升,地气重浊而下降。这是个天地相通、上下和谐的好卦。(2)此卦《彖辞》(《彖上》11)说,《泰》卦是讲“天地交而万物通”。它的特点是上下通气。

【校读】

 是大或太的另一种写法。秦系文字,常以泰为太或大,有时也写成奈。泰有大的意思,也有滑、通之训。此字,马融训大,郑玄训通(《释文》引)。王弼折其衷,释为“大通”。

小往大来 指阴长阳消。案:《易传》以阴为小,阳为大,阴为小人,阳为君子。此卦《彖辞》(《彖上》11)说,《泰》卦的特点是“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内”即下,“外”即上,“君子道长”即“大来”,“小人道消”即“小往”。

拔茅茹 拔茅草,茅草的根往往连在一起,如果不连根拔,就会不断蔓延。“茹”,郑玄、王弼皆以“牵引”为释(郑玄注见《汉书·刘向传》颜师古注引),可见“茹”当读为挚(音ná)。《说文解字·手部》:“拏,牵引也。”古人常以“纷挚”形容盘根错节、头绪纷乱。拏亦作挐。

以其彙 “彙”,旧注皆以类释之。这里指茅草之根,丛生蝟集,必寻其根,全部拔除。此字,马王堆本作“胃”(上博本缺),《释文》引古文本作“”,皆通假字。案:《说文解字·彑部》:“,虫似豪猪者。”以蝟为之或体。、蝟即刺猬。《说文解字·部》另有“”字,意思是“艸木孛之皃(貌)”。则是形容草木丛生。《集韵·未韵》引《说文》,以之或体。

包荒 “包”是包容,“荒”是大。这是形容心胸广,有容乃大。

冯河 不假舟楫,徒步渡河。“冯”音píng,读凭。

不遐遗 即“不遐弃”。《诗·周南·汝坟》:“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遐弃是远弃。

得尚于中行 “尚”有佑助之义。《尔雅·释诂》训尚为右,《诗·大雅·抑》有“肆皇天弗尚”句,也是皇天不佑之义。参看王引之《经义述闻·周易上》“得尚于中行、行有尚、往有尚”条。(3)案:此卦“中行”,王引之以为指上下两卦之中爻九二与六五应。但“中行”又见下《复》卦六四、《夬》卦九五,未必都指得中。特别是《益》六三、六四的“中行”,有可能是人名,与此不同。(www.xing528.com)

 音pō,假借为颇,意思是不平。

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见《左传》哀公九年。“帝乙”,殷纣王的父亲。“归妹”,虞翻注:“归,嫁也。”王弼注:“妹,少女之称也。”“祉”音zhǐ,训福,这里指赐福。“帝乙归妹”,又见下《归妹》六五。顾颉刚考证,帝乙嫁女,是嫁给文王。此女即有萃氏女,武王之母太姒(见《诗·大雅》的《大明》、《思齐》)(4)这是用典。古代筮占书喜欢引用传说人物和历史典故,如《连山》、《归藏》佚文和王家台秦简《归藏》就是如此。(5)《左传》引用的择日之说也是如此。(6)这是《易经》的第一大典故。

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 “城”是城墙,高出地面。“复”,读倾覆之覆,这里是简化字,原作“復”。“隍”音huáng是城壕,低于地面。《说文解字·自部》:“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引《易》同今本。这里,城是代表阳,隍是代表阴,城墙塌了,压在城壕上,乃泰极生否之象。“勿用师”,是说不可用兵。“自邑告命”是从某个城邑报警。这三句话是倒装句,前两句是转述报警的话,第三句是讲这些话的出处。下《夬》卦卦辞“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与此相似。“自邑告命”即“告自邑”。

————————————————————

(1) 《左传》哀公九年记阳虎之占,遇《泰》之《需》,涉及此卦六五。《国语·晋语四》记董因之占,得《泰》之八,涉及此卦卦辞。

(2) 故宫,乾清宫和坤宁宫中间有个交泰殿,就是取象于此。

(3) 阮元编《清经解》,第六册,770页。

(4) 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收入《古史辨》第三册上编,北京:朴社,1931年,1-44页。

(5) 李零《中国方术续考》,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242页。

(6) 李零《中国方术续考》,37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