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下水超采问题引发水环境威胁

地下水超采问题引发水环境威胁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城市用水总量中地下水占30%。北方城市以开采地下水为主,其中华北、西北城市利用地下水的比例分别高达72%和66%。在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其中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情况严重。整个河北省已形成20多个漏斗区,是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累计超采1500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基本被抽干,深层地下水最大的降幅达到100多米。

地下水超采问题引发水环境威胁

我国地下淡水资源量占水资源总量的近1/3,多年平均为8837亿立方米,呈现“南多北少”格局。南方占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总量的69%,可开采量达1991亿立方米,北方占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总量的31%,可开采资源量也只相当于南方的77%。西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5%,但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13%。

全国657个城市中,有一半左右不同程度缺水,有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在城市用水总量中地下水占30%。北方城市以开采地下水为主,其中华北、西北城市利用地下水的比例分别高达72%和66%。地下水用于供应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田浇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虽然我国地下水的提取量不断增加,但仍有数千万人的饮用水问题亟待解决。

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华北、黄淮、西北等地,在我国东部地区主要呈大块分布,西北地区主要呈条块状分布,东南地区有零散分布,西南地区基本无分布。根据《全国地下水通报(2011年第二季度)》,地下水位埋深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北、陕西、甘肃、山西、新疆、北京。2011年6月,埋深大于20m的区域面积占这几个省区各自总面积的30%以上,新疆、北京达59%、56%。上述几个省区浅层地下水位埋深大于30m的区域面积分别占该埋深总面积的36%、17%、17%、15%、7%、6%。根据《中国北方平原区地下水通报2011年第一期》,2008年1月1日—2011年1月1日,北京地下水位降幅最大,已连续三年呈下降态势,地下水位累计降幅达2.03m。

深层地下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长期透支地下水,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最终形成区域地下水位的降落漏斗,进而引发地面沉降。

我国以城市和农村井灌区为中心形成的地下水超采区400多个,总面积达到62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山西六大盆地、关中平原、松嫩平原、下辽河平原、西北内陆盆地的部分流域(石羊河、吐鲁番盆地等)、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平原等地区,严重超采城市近60个。全国已形成大型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地区。河北省整体超采,北京、天津呼和浩特、沈阳、哈尔滨、济南、太原、郑州等一些大中城市地下水都已超采或者严重超采,其中上海市、天津市、太原市的沉降中心累计最大沉降量超过2米,天津塘沽个别点最大沉降量已达3.1米。(www.xing528.com)

超采地下水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西北部分地区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出现了植被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加剧等问题。在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其中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情况严重。

海河流域地下水超采最为严重,历经近50年的地下水开采,华北平原形成了由几个漏斗组成的环渤海复合大漏斗,有近7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水位低于海平面。整个河北省已形成20多个漏斗区,是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累计超采1500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基本被抽干,深层地下水最大的降幅达到100多米。

地下水下降引起湖泊湿地消失、植被萎缩,自然河道几乎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生态环境到了非常恶劣的程度。由于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华北平原水循环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巨大变化,水量减少、水质恶化、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以及衍生诸多环境地质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