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维吾尔木卡姆与民族音乐学探究

维吾尔木卡姆与民族音乐学探究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刀郎麦西热甫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场合表演。“乃额满奇”为刀郎麦西热甫中的群众性自娱舞蹈伴奏的首选音乐一般为刀郎木卡姆。在此过程中,歌者不舞,舞者不歌,这成为该地区麦西热甫歌舞的典型特点。可以说,此时的刀郎麦西热甫活动将“刀郎木卡姆这种集歌、舞、乐于一身的传统艺术是由乐师和舞蹈者共同完成的观点”诠释得非常到位。总之,整个刀郎麦西热甫活动的进行过程均处在歌舞唱奏和热闹非凡的氛围之中。

维吾尔木卡姆与民族音乐学探究

刀郎木卡姆主要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沿的莎车县、巴蜀县、麦盖提县、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等所谓的“刀郎地区”流传。据局内人介绍,刀郎地区的民间麦西热甫驰名全疆,其主要伴奏音乐即刀郎木卡姆,因此,有些人将刀郎麦西热甫与刀郎木卡姆等同视之,即只要有刀郎麦西热甫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刀郎木卡姆的表演,两者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

我们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刀郎麦西热甫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场合表演。但无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表演,各类刀郎麦西热甫都有餐饮、群众性的自娱性舞蹈、各类游戏(乌尤恩)、节目表演和惩罚等多个环节组成。为刀郎麦西热甫伴奏的艺人主要是“乃额满奇”(意为“乐师”)和“达班迪”(意为“达普手”)。“乃额满奇”为刀郎麦西热甫中的群众性自娱舞蹈伴奏的首选音乐一般为刀郎木卡姆。有关乃额满奇和达班迪数量的多寡,一般视麦西热甫活动的规模大小而定,常见的组合是三至五名达班迪一边击鼓一边歌唱,主唱者一般为技艺精湛的“木卡姆奇”。主要伴奏乐器达普由达班迪击奏,其他乐器如拉弦乐器刀郎艾捷克和弹拨乐器刀郎热瓦甫、卡龙分别由三名乃额满奇操作。在刀郎麦西热甫开始时,参加者往往都会围成一个圆圈,圆圈内的餐布上会摆满各种各样的食品(一般为新鲜水果、馕、抓饭等)。乐师们一般坐在围众之一隅。待参加者悉数到位后,木卡姆奇就开始边摇晃手中的达普边高声演唱刀郎木卡姆的“木凯迪满”部分,意在提醒参加者本次麦西热甫即将开始。接下来即按照刀郎木卡姆的演唱顺序为活动中的群众自娱性的舞蹈伴奏。在首部刀郎木卡姆(即《巴希巴亚宛木卡姆》)中,领唱者(即木卡姆奇)以高声呼喊“吆安拉,吆安拉”这一衬词的高亢曲调开始,大约十几秒钟后即接唱正式的木卡姆唱词。在首段衬词的“木凯迪满”(即“散板序唱”)乐曲的延长音上,“达班迪”们和“乃额满奇”们也以填唱“吆安拉,吆安拉”这一衬词的呼喊声与木卡姆奇的演唱相呼应。待二、三段散板序唱之后,达普声开始迭起,音乐也开始入拍(即“且克脱曼”部分)。这时,围观者则纷纷成双成对地滑入圆圈中翩翩起舞。在此过程中,歌者不舞,舞者不歌,这成为该地区麦西热甫歌舞的典型特点。可以说,此时的刀郎麦西热甫活动将“刀郎木卡姆这种集歌、舞、乐于一身的传统艺术是由乐师和舞蹈者共同完成的观点”诠释得非常到位。接下来,乐曲按照巴希巴亚宛木卡姆“且克脱曼”“赛乃姆”“塞勒凯”“色勒利玛”的表演顺序依次展开,“节奏越来越紧,舞姿也从端庄、优美而渐趋欢快、热烈。在麦盖提县和巴楚县,入圈起舞的男女老少在乐曲进入‘赛勒凯’部分之后会主动边舞蹈边围成一个大型的圆圈队形共同行进。待到乐曲进入‘色勒利玛’部分,舞蹈者们开始自身旋转。随着速度的加快和时间的延长,筋疲力尽者或因眩晕而丧失旋转能力者渐次退场,最后只剩下一、二名优胜者引来众人的欢呼呐喊,旋转比赛宣告结束。乐手们也就停止唱、奏,表示这一轮的歌舞活动已经完成”[7]。这与笔者的田野调查状况相符合。待乐师们稍做休息后,另一部刀郎木卡姆的“木凯迪满”部分又开始唱奏,又一轮的舞蹈表演再次依照乐曲的顺序展开。经过几轮相同程序后,麦西热甫则进入各类游戏(乌尤恩)、节目表演和惩罚等多个环节的活动中。等到一连串诙谐幽默的活动完毕之后,麦西热甫也即到了尾声。总之,整个刀郎麦西热甫活动的进行过程均处在歌舞唱奏和热闹非凡的氛围之中。

刀郎木卡姆伴奏/肖尧轩摄(www.xing528.com)

刀郎麦西热甫中的舞蹈表演/肖尧轩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