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安桥:河畔古镇的历史地名传说

北安桥:河畔古镇的历史地名传说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望亭五都六图王家港上有一座北安桥,其实它的原名是“报恩桥”。薛大娘继续助劲,吕三娘顺利产下一个男孩。于是,吕逢春再次把银两取出,送给恩人,委托薛大娘,在这条河上造一座桥,方便百姓来往。大家一起商议,决定把此桥称为“报恩桥”。洪水过后,地方上又开始修桥补路,这里重造的桥被工匠取名为“北安桥”,这既是“报恩桥”的谐音,也和南面的南安桥相对。

北安桥:河畔古镇的历史地名传说

望亭五都六图王家港上有一座北安桥,其实它的原名是“报恩桥”。

故事要从明代中期开始讲起。当时安徽凤阳一带连续遭天灾,到后来,即使当地原来家境不错的吕三娘家也拿不出一粒粮食来。无奈,在公公婆婆劝说下,有孕在身的吕三娘只能打了包袱含泪走出家门,跟随人们流落到太湖东岸的望亭行乞。留下老人和丈夫在家苦苦支撑。

望亭人见了流落到此的吕三娘,大家都热情伸出援手。吕三娘见这里宜居,也就和逃难的人一起在此暂时栖身了。见吕三娘长得漂亮,身材好,说话和气,许多好心的阿婆、大嫂都要为吕三娘做媒。可是吕三娘一一拒绝了。后来人来得多了,吕三娘只得直言相告,自己已经有了相公,并且身怀六甲。

由于吕三娘人品出众,不时给老人们帮忙种菜浇水、洗衣带娃,这里的人们都很喜欢她。到了端午那天,家家都送粽子给她吃。天冷了,好心人就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送给她穿。就这样,一直到了寒冬。这一天,天上飘起鹅毛大雪,吕三娘突然觉得肚子痛,且一阵胜过一阵,这时吕三娘方才知道自己要临盆了。她双手捧着肚子,一步一步向前走,看到一家下场小屋里有稻草堆放,就咬紧牙关,坚持跨进小屋内。她的一举一动被这家的薛大娘看在眼里。大娘是过来人,一下子明白了,她帮着把稻草铺平,从家中拿来棉胎、脚盆和热水,把门关上,点亮了油盏灯,叫三娘躺下,并教三娘怎么用气。吕三娘拼了几下,不多一会儿,小孩露头了。薛大娘继续助劲,吕三娘顺利产下一个男孩。薛大娘又连忙回到自己家中,拿来自家孩子穿过的衣服,把小孩包好,放在吕三娘身旁便于喂奶。她知道吕三娘产后体虚,还特地到太湖渔船上买了五条活鲫鱼,杀好洗净,煮鱼汤给吕三娘喝。薛大娘怕吕三娘不习惯,连续三天陪伴着她一起过夜。吕三娘看到薛大娘为她操心忙碌,心中实在过意不去,暗想今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报答薛大娘的一片情意。

就这样,时间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吕三娘要和逃难的乡亲们一起回去了。临别时薛大娘弯腰不停地亲小孩,难分难舍。大家只有挥泪告别。(www.xing528.com)

光阴似箭,二十年后,吕三娘带着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吕逢春乘着两顶轿子又回到了这里。很多人早已不记得她是谁了。看热闹的人们带领着轿夫来到薛大娘家。一进门,见到已经白发苍苍的薛大娘,吕三娘禁不住热泪盈眶。她和儿子吕逢春双双跪下,告诉还在发愣的薛大娘,自己就是二十年前她老人家帮着接生的逃难人啊!她说:当年回去后,公公、婆婆由于饥荒都饿死了,她丈夫后来出去逃难,也不知了去向。于是孩子也跟她姓了吕。她一个女人家,含辛茹苦把儿子逢春抚育长大。由于逢春勤奋读书,在十八岁那年考中进士。如今奉旨外放做官,途经苏州,遂特地来此寻访恩人。说完又同儿子逢春叩头拜谢薛大娘。吕逢春拿出许多锭银两要给恩人,老人却坚持不收。这时,吕逢春见附近两岸都是看热闹的百姓,只可惜河上无桥,百姓都在岸边隔河相望。于是,吕逢春再次把银两取出,送给恩人,委托薛大娘,在这条河上造一座桥,方便百姓来往。这下,薛大娘终于收下了银两。

就这样,经过近一年的时间,桥造好了。大家一起商议,决定把此桥称为“报恩桥”。民国初期,太湖洪水把报恩桥冲垮。洪水过后,地方上又开始修桥补路,这里重造的桥被工匠取名为“北安桥”,这既是“报恩桥”的谐音,也和南面的南安桥相对。

口述人:薛火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