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DNA的二级结构:发现DNA为双螺旋,奠定现代生命科学基础

DNA的二级结构:发现DNA为双螺旋,奠定现代生命科学基础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析结果表明DNA是螺旋性分子,并且是以双链的形式存在。这一发现揭示了生物界遗传性状得以世代相传的分子机制,它不仅解释了当时已知的DNA的一切理化性质,而且还将DNA的功能与结构联系起来,奠定了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DNA双螺旋结构的直径为2.37 nm,螺距为3.54 nm。这是DNA在水性环境下和生理条件下最稳定的结构。因此,DNA的右手双螺旋结构不是自然界DNA的惟一存在方式。人们推测DNA的不同空间结构与基因表达的调节和控制有关。

DNA的二级结构:发现DNA为双螺旋,奠定现代生命科学基础

(一)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背景

1952年,美国生物化学家E.Chargaff利用层析和紫外吸收光谱等技术研究了DNA的化学成分,提出了有关DNA四种碱基组成的夏格夫规则(Chargaff's rule):①不同生物种属的DNA碱基组成不同;②同一个生物体的不同器官、不同组织的DNA具有相同的碱基组成;③对于一个特定组织,其DNA碱基组分不随年龄、营养状态和环境而改变;④一个特定组织的DNA,其腺嘌呤的数量与胸腺嘧啶的相等,而鸟嘌呤的数量与胞嘧啶的相等(表2-2)。这一规则暗示了DNA的碱基A与T和G与C是以一种特殊的对应方式存在的。

表2-2 不同生物来源的DNA碱基组分和相对比例

1951年11月,英国帝国学院的M.Wilkins和R.Franklin获得了高质量的DNA分子X线衍射照片。分析结果表明DNA是螺旋性分子,并且是以双链的形式存在。综合了前人的研究结果,J.Watson和F.Crick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double helix)的模型,并在1953年将其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这一发现揭示了生物界遗传性状得以世代相传的分子机制,它不仅解释了当时已知的DNA的一切理化性质,而且还将DNA的功能与结构联系起来,奠定了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

(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1)DNA是反向平行、右手螺旋的双链结构。两条多聚核苷酸链在空间的走向呈反向平行(anti-parallel)。一条链的5′→3′方向是从上向下,而另一条链的5′→3′方向是从下向上。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螺旋轴形成右手螺旋(right-handed helix)的结构(图2-8)。DNA双螺旋结构的直径为2.37 nm,螺距为3.54 nm。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组成的亲水性骨架位于双螺旋结构的外侧,而疏水的碱基位于内侧(图2-9)。从外观上,DNA双螺旋结构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major groove)和一个小沟(minor groove)。

图2-8 DNA双链螺旋结构的侧视图

图2-9 DNA双螺旋结构的俯视图

(2)DNA双链之间形成了互补碱基对。碱基的化学结构以及DNA双链的反向平行特征决定了两条链之间的特有相互作用方式:一条链上的腺嘌呤与另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形成了两个氢键;一条链上的鸟嘌呤与另一条链上的胞嘧啶形成了三个氢键(图2-10)。这种碱基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互补碱基对(complementary base pair),DNA的两条链则互为互补链(complementary strand)。碱基对平面与双螺旋结构的螺旋轴垂直。每一个螺距内有10.4个碱基对,每两个碱基对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大约为36°。

(www.xing528.com)

图2-10 互补碱基对的形成

(3)疏水作用力和氢键共同维持着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相邻的两个碱基对平面在旋进过程中会彼此重叠,由此产生了具有疏水性的碱基堆积力(base stacking interaction)(图2-11)。这种碱基堆积力和互补链之间碱基对的氢键共同维系着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并且碱基堆积力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图2-11 说明碱基堆积力的示意图

(三)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样性

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基于在92%相对湿度下得到的DNA纤维的X线衍射图像的分析结果。这是DNA在水性环境下和生理条件下最稳定的结构。后来人们发现DNA的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改变了溶液的离子强度或相对湿度后,DNA双螺旋结构的沟槽、螺距、旋转角度等都会发生变化。为便于区分,人们将Watson和Crick提出的双螺旋结构称为BDNA或B型-DNA。当环境的相对湿度降低后,虽然DNA仍能够保持着右手双螺旋的结构,但是它的结构参数已经有所变化(表2-3),人们将其称为A型-DNA(图2-12)。尤其是在1979年,A.Rich等人在研究人工合成的CGCGCG的晶体结构时意外地发现一种具有左手螺旋(left-handed helix)的DNA结构。后来证明这种结构在天然DNA分子中同样存在,并称为Z-DNA或Z型-DNA(图2-12)。因此,DNA的右手双螺旋结构不是自然界DNA的惟一存在方式。人们推测DNA的不同空间结构与基因表达的调节和控制有关。

表2-3 不同类型DNA的结构参数

图2-12 不同类型的DNA双螺旋结构

(a)B型-DNA (b)A型-DNA (c)Z型-DNA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