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阳水系地理分布概况

南阳水系地理分布概况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阳盆地内的唐白河,其干、支流呈扇状分布,支流犹如扇骨,从东、北、西三方流向干流;干流犹如扇柄。由于比水属于江汉水系,水、水属于淮汝水系,因此它们之间的相通,意味着江汉与淮汝两大水系也是互相沟通的。

南阳水系地理分布概况

南阳盆地内的唐白河,其干、支流呈扇状分布,支流犹如扇骨,从东、北、西三方流向干流;干流犹如扇柄。由于唐白河南流注入汉江,因此属于江汉水系。盆地内水系除了唐白河的干、支流外,在盆地的东部和北部边缘一带,有不少发源于这里岗阜之间的河流,流向位于盆地外围的汝水,成为汝水的支流,而汝水又是淮河的支流,因此分布在盆地东部和北部的这些水源,属于淮汝水系。

归属于江汉水系的唐白河,是由古代的比水和淯水发展变迁而成的,现今的唐河,古代称为比水,也作沘水或泌水。但有些学者的著述,将比水写成泚水,实误。比水上游由呈互相垂直的东支和北支组成,东支即今唐河的支流泌阳河,发源于比阳县(今泌阳县)东北的太胡山,向西南流至比阳县以西(今唐河县东北)与北支相会合;北支称为堵水,即今唐河的上游河段,发源于雉县(在今方城县西)东北的雉衡山,向南流至比阳县以西与东支会合。然后流向西南至樊城(今属湖北省襄阳市)以北与淯水合流,再南流入汉水。

归属于淮汝水系的诸河流,都是汝水的支流。其中支流之一的水,发源于舞阴县(今河南省泌阳县西北)东的上界山,东流至濯阳县(今河南省遂平县东)东南入汝水。另一支流水(也作舞水)发源于舞阴县西北的扶予山,向北流至舞阳县(今河南省舞阳县西北)南,折向东流至西平县(今河南省西平县西)东入汝水。元世祖至元年间,汝水在西平县断流,水成为汝水的正源。至明嘉靖年间,因水改道,水又成为汝水的正源。(www.xing528.com)

由于归属江汉水系的比水和归属淮汝水系的水、水都有许多水源,这些水源交错分布在盆地东北部的岗阜地带,彼此相距很近,中间所隔只是一些低矮的岗阜,因此不论是自然力量所为或是人工所为,都可以使水源之间产生互相沟通的现象。所谓“津渠交络,枝布川隰”[13],就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从文献记载来看,比水与汝水之间至少有两处地方存在着相通的现象:其一,比水的东支与汝水的支流水相通。《水经注·水》说:水“而东与泌水合。”泌水即比水。其二,比水的北支与汝水的支流水相通。《水经注·比水》说:“比水右会马仁陂水,水出舞阴北山,泉、流竞凑,水积成湖,益地百顷,谓之马仁陂。”又《水经注·水》说:“城之东有马仁陂。陂在比阳县西五十里,益地百顷,其所周溉田万顷……水又东北,澧水注之。水出雉衡山……其水又东流入于。”由此可知,比水与水之间也是相通的。而上述澧水是汝水的一条支流,其流经地域在方城隘口以北。在方城隘口以南另有一条澧水,此澧水非彼澧水,发源于桐柏山,流经比阳县城西南,在今唐河县境内注入比水,为比水的支流。这两条澧水同名而又相距不远,极易混淆。由于比水属于江汉水系,水、水属于淮汝水系,因此它们之间的相通,意味着江汉与淮汝两大水系也是互相沟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