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汉侯国地理分布概述

西汉侯国地理分布概述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6-1武帝元光五年侯国分布图与高帝、惠帝、文帝时代及景帝中前期相比,武帝早期侯国分布态势最明显的变化是所有的侯国都分布于汉郡,王国境内则无侯国分布。高帝以来,江淮之间的东阳郡有少量侯国分布。景帝中元年至武帝元光五年,汉廷未于东莱郡封置侯国。这一态势在武帝元光五年展现的尤为明显。综上,景帝中六年至武帝元光五年,“王国境内无侯国”、“沿海地带无侯国”为这一时段侯国地域分布的显著特征。

西汉侯国地理分布概述

三、武帝元光五年侯国分布特征概述

从图6-1可以直观地看出,元光五年的侯国分布仍然符合“京畿无侯国”、“关西无侯国”、“边郡无侯国(含东海、琅邪二郡)”、“河南郡荥阳以西无侯国”以及侯国密集分布于燕山以南及桐柏山—淮河以北地区等地域特征。

图6-1 武帝元光五年侯国分布图

高帝惠帝、文帝时代及景帝中前期相比,武帝早期侯国分布态势最明显的变化是所有的侯国都分布于汉郡,王国境内则无侯国分布。武帝时代“王国境内无侯国”现象的出现,乃是因景帝中六年的封建制度改革所致。中六年,为配合地方行政体系的重建,景帝将王国境内残余的侯国全部迁出,重新安置于汉郡。而景帝中六年之后,汉廷不再于王国境内分封侯国。“王国境内无侯国”由此成为西汉侯国地域分布的显著特征。

“王国境内无侯国”格局的出现,对景武之际的侯国地域分布也产生了影响。高帝以来,江淮之间的东阳郡有少量侯国分布。[9]景帝中六年,江都国境内的两个侯国被全部迁出。此前衡山国、淮南国境内已无侯国分布,故景帝中六年之后,江淮之间成为没有侯国分布的区域。而淮河以南地区也仅有轪(145)、陆梁(99)、离(101)三个侯国分布,淮河以南鲜有侯国分布的地域特征在该年最为显著。(www.xing528.com)

图6-2 关东地区局部放大图

景帝中元年,夜侯国(38)废除,东莱郡成为无侯国分布的区域。景帝中元年至武帝元光五年,汉廷未于东莱郡封置侯国。笔者推测,东莱郡设置后,景帝可能将东莱郡规划为与琅邪郡、东海郡一样的“沿海边郡”,故不在东莱郡封置侯国。而景帝中六年,胶东国、江都国境内侯国的迁出,使北至东莱郡、南至会稽郡的沿海区域成为无侯国分布的地区。

高帝、惠帝、高后时期,关东地区的侯国分布较为均衡(参见本编表5-4)。文帝、景帝时代,由于汉廷多置侯国于汉郡,从而使关东西部汉中央直辖区域的侯国密度不断上升,侯国地域分布逐渐呈现出“西密东疏”的态势。这一态势在武帝元光五年展现的尤为明显。该年关东地区的侯国分布,可明显区分为东西排列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西部的河东、上党河内、魏、东郡、河南、颍川、南阳、汝南诸郡,此为侯国密集分布区。第二层次为中部的涿、巨鹿、勃海、平原、清河、济南、北海、济阴、济川、山阳、淮阳、沛诸郡,此为侯国稀疏分布区。第三个层次是东部沿海的东莱、琅邪、东海三郡,为无侯国分布的地区。因此就侯国分布密集程度而言,高帝至武帝初年显然存在由“东西均衡”到“西密东疏”的转变趋势。

综上,景帝中六年至武帝元光五年,“王国境内无侯国”、“沿海地带无侯国”为这一时段侯国地域分布的显著特征。“侯国密集分布于燕山以南及桐柏山—淮河以北地区”的地域特征在这一时段内体现得最为明显。而侯国地域分布“西密东疏”态势的出现则是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