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运河三千年:幽州东南河开通

中国运河三千年:幽州东南河开通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唐时期所完成的第二项运河工程,是在幽州地区开凿了一条称为东南河的运河。据《旧五代史》记载:幽州赵德钧奏:新开东南河,自王马口至淤口,长一百六十五里,阔六十五步,深一丈二尺,以通漕运,舟胜千石。当时作为幽州刺史的赵德钧,改造这条东南河的目的,既不是为了漕运,也不是为了军运,而是为了运输沿海盐场所产的食盐。

中国运河三千年:幽州东南河开通

后唐时期所完成的第二项运河工程,是在幽州地区(今河北地区)开凿了一条称为东南河的运河。据《旧五代史》记载:

幽州赵德钧奏:新开东南河,自王马口至淤口,长一百六十五里,阔六十五步,深一丈二尺,以通漕运,舟胜千石。[3]

所开通的运河,既名为东南河,当位于幽州的东南。其起点王马口,今名王玛村,位于今河北省廊坊市西南的永定河北岸,北距旧州十里处。其终点淤口,即淤口关,在今霸州市东信安镇。由此可知,东南河是一条从西北走向东南的运河,从其所在方位和路线走向来看,与隋朝所开永济渠北段比较相符,永济渠北段是利用桑干河下游一段现成的故道,因桑干河下游经常改道,改道后往往会留下一条故道。推测东南河很可能就是循着这条曾经作为永济渠河段的桑干河故道而加以开凿、改造而成的。当时作为幽州刺史的赵德钧,改造这条东南河的目的,既不是为了漕运,也不是为了军运,而是为了运输沿海盐场所产的食盐。据金朝人刘希颜《新建宝坻县纪略》记述:

(后唐)同光中,以赵德钧镇其地。遂因芦台卤地置盐场,又舟行运盐西去京都一百八十里,复开渠通盐贸于瀛、莫间,上下资其利。[4](www.xing528.com)

上引记载中提到的芦台,即今天津市宁河县,地处渤海之滨,盛产食盐。将产于芦台的食盐,通过新开的东南河,运往幽州(今北京市)以及瀛州(今河北省河间市)和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市)一带,可以获取丰厚的利润

赵德钧时任幽州刺史、卢龙节度使,长期镇守幽州,有善政,为当时地方实力派之一。他有政治野心,之所以主动积极地开凿这条东南河,动机有三:一是为了运盐,可以一本万利,多多积累财富,增强经济实力;二是为向朝廷邀功,换取更多、更大的权力(后来受封为北平王);三是为了取悦于幽州的百姓,争取民心。后唐末,他曾向契丹行贿钱财,以换取支持其称帝,因代价太小,契丹不同意。后来,另一地方实力派人物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卑鄙无耻地认契丹主为父,自称儿皇帝,并以幽蓟十六州领土的巨大代价,换取契丹支持其攻灭后唐和称帝,是为后晋高祖。而赵德钧则为契丹所执,并死于契丹。

不论赵德钧开凿东南河的主观动机如何,但是这条运河的开通,大大地方便了食盐的运输,并缩短了幽州(今北京市)至莫、瀛等州的水运路程,在客观上对于发展当地的经济和文化是十分有利的,因而应该给予积极的正面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