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地质研究:主要深断裂特征

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地质研究:主要深断裂特征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条断裂带总长大于600km,区内延伸长度分别为120km和405km。该深断裂带构成江南台隆与上扬子褶皱带的分界线。

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地质研究:主要深断裂特征

2.1.2 主要深断裂特征

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涉及的深大断裂比较发育,规模一般在数百千米以上,部分断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只有其中一部分。在地质发展历史中,这些断层不仅控制了不同构造单元的发生和发展,而且还控制了不同时期的岩浆活动、地层岩性及厚度的变化及褶皱的展布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涉及的主要断裂有秦岭南缘深断裂带①、临潭-山阳深断裂带②、城口-房县深断裂带③、襄樊-广济深断裂带④、郯庐深断裂带⑤、慈利都匀深断裂带⑥、南阳-沅江深断裂带⑦、靖县-叙浦深断裂带⑧及赣江深断裂带⑨共9条深断裂带。

1.秦岭南缘深断裂带①

秦岭南缘深断裂带①位于秦岭褶皱系(Ⅱ)北侧,自甘肃天水延入,沿长江流域北侧分水岭向东,经陕西太白、商南后,伏经河南南阳盆地之下至信阳,达安徽庐江西南为郯庐深断裂带⑤所截;区内延伸长度约150km。

该深断裂带挤压强烈,混合岩化普遍,构成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Ⅱ1)与礼县-柞水褶皱带(Ⅱ2)、武当淮阳隆起(Ⅱ4)的分界线。

2.临潭-山阳深断裂带②

临潭-山阳深断裂带②西起甘肃岷县,向东经陕西凤县、山阳、西峡后,伏于南阳盆地之下,再向东可能与秦岭南缘深断裂带①复合,区内长约295km,呈北东—南西走向,为礼县-柞水华力西冒地槽褶皱带(Ⅱ2)与南秦岭印支地槽褶皱带(Ⅱ3)的分界线。在陕西商南、河南内乡一带,该断裂带南侧出现高压低温变质带,断裂带北侧加里东褶皱带中,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期花岗岩特别发育。内乡一带还有一连串的超基性岩体,表明该断裂带代表着两个板块的缝合线或两个大陆对接消减带。

3.城口-房县深断裂带③与襄樊-广济深断裂带④

城口-房县深断裂带③与襄樊-广济断裂④同为秦岭褶皱系(Ⅱ)与扬子准地台(Ⅰ)的分界断裂,湖北襄樊以西称城口-房县深断裂带③,总体近东西或北东东、北西西向延伸;襄樊以东为襄樊-广济断裂④,西段控制了南襄坳陷(Ⅱ5)的南缘边界。两条断裂带总长大于600km,区内延伸长度分别为120km和405km。这两条断裂可能形成于元古宙,印支旋回及燕山—喜马拉雅旋回时活动强烈,其中襄樊-广济深断裂带④南盘震旦系—中三叠统地层发育齐全、稳定,属地台型沉积;北盘主体为元古宙地层。古生代—中生代活动强烈,沿断裂带晚中生代—新生代断陷盆地发育。

新构造期以来,两断裂均以左旋挤压、逆滑位移占优势,导致房县盆地中的新近系变形隆起,并抬升到800m以上高程;沿断裂带出现水系牵引、温泉溢露和强烈地貌反差等现象。测定断层年代为5×104~7×104a,最晚活动年代在晚更新世或中—晚更新世,属晚更新世相对活动的构造带。城口-房县断裂③是区内主要的控震构造,1742年发生过房县5级地震等。(www.xing528.com)

4.郯庐深断裂带⑤

郯庐深断裂带⑤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中国境内全长2 400km,分为北、中、南三段,其南段在合肥附近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后,向南穿过安徽庐江、桐城、潜山、太湖,最后抵达长江边的湖北广济,与襄樊-广济断裂④相接,为武当-淮阳隆起(Ⅱ4)与扬子准地台(Ⅰ)的分界断裂带,区内全长约350km。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南段在三叠纪末期形成,中生代晚期活动强烈,扩张断陷形成裂谷,新生代后期进入裂谷收敛阶段,代之为侧向挤压。据史料记载,区内沿断裂带没有6级以上地震发生,只在安徽五河、定远、合肥等地发生数次5级左右地震,为中强地震低频地段,其余未记录有5级以上地震发生。

5.慈利-都匀深断裂带⑥

位于武陵山东侧,南西起自贵州都匀,往北东经贵州玉屏、湘西保靖,于湖南慈利以东伏于江汉盆地新生代地层以下,区内延伸长度约130km。该深断裂带构成江南台隆与上扬子褶皱带的分界线。它在早古生代就已存在,明显控制了震旦系、古生界地层的发育,加里东运动复活,局部有超基性岩浆侵入;中—新生代构造复活活动强烈,并受到了强烈的改造。

6.南阳-沅江深断裂带⑦、赣江深断裂带⑨

南阳-沅江深断裂带⑦由南阳盆地、江汉盆地西侧一些北北东向左行斜列的断裂组成,区内延伸长度约295km。该深断裂带在北段大多隐伏于南阳盆地和江汉盆地之下,中段斜列断续延伸,南段重接复合在靖县-叙浦深断裂带⑧之上。

赣江深断裂带⑨自广东韶关以北起,大致沿赣江呈北北东向往北延伸,过江西南昌后,经鄱阳湖西侧直至巢湖,与郯庐深断裂⑤相接,研究区内延伸长度约375km。

这两条深断裂带大致形成于始新世末的早喜马拉雅运动,其运动方向为左行平移;晚喜马拉雅运动时则表现为右行平移,且活动仍很强烈,剖面上表现为西盘地块大幅度抬升,明显控制了东侧断陷盆地的发展,其中南阳-沅江深断裂带⑦以西,挽近以来抬升幅度最大,控制了中、东部两个地貌区—中部高原和盆地区与丘陵、平原区的发展和形成。

7.靖县-叙浦深断裂带⑧

位于江南台隆(Ⅰ6)西段南侧,自湖南靖县向北延伸,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后逐渐转为北东东向,系江南台隆(Ⅰ6)与南侧华南褶皱系(Ⅲ)的分界断裂,区内延伸长度约230km。该断裂主要活动时期的运动方向是南东盘向北东,北西盘向南西的扭动,切割了白垩系—古近系地层,反映出喜马拉雅运动以来有强烈的复活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