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时代主题的不同把握及影响

对时代主题的不同把握及影响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间的这种对抗性斗争思维直接影响了马克思主义者的思维,突出的表现就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到90年代末,在我国的政治教科书中,一直把生产力定义为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对时代主题的不同把握及影响

四、对时代主题的不同把握影响着马克思主义者的生产力观

(一)时代主题的变动影响着马克思主义者的视野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我国的外交采取的是一边倒的政策,我国倒向了社会主义阵营,这种状况影响了我国理论界的视野。我国的生产力理论一开始来自于苏联,而且在这一时期,无论是理论还是具体的生产力发展,我们都完全效仿于苏联。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以后,我国学者的国际视野被进一步压缩。苏联的生产力发展不能谈,欧美各国的生产力发展又与我们的意识形态相冲突,因此,我们在这一时期的生产力观就只能采取批判的办法,我国生产力理论的发展也就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日渐明朗,我国学者的国际视野也逐渐打开,开始关注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由于我国落后的社会生产的实际现状,我们还无法理解国外生产力发展的困境,因此,这一时期更多的是对先进国家生产力发展的羡慕,缺少批判和反思。

21世纪以来,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发达国家曾经遇到的问题具有相似性。我国学界其实很早就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只是由于缺少感性的经验,也由于国际视野的不足,因此对这些问题的理解缺乏深度,因而,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问题在我国也出现了,有些问题我们甚至比发达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追根溯源,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国理论界无法超越时代主题的制约有直接的关系。(www.xing528.com)

(二)对时代主题的理解也影响着马克思主义者的思维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冷战格局的形成,加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较量,这使得国际间的竞争变成了对抗性斗争。国际间的这种对抗性斗争思维直接影响了马克思主义者的思维,突出的表现就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到90年代末,在我国的政治教科书中,一直把生产力定义为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在斗争的思维下,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解读为征服与占有的关系。这也是造成今天环境困境的思想根源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逐渐被世人所接受,求和平、求发展的思维逐渐成为主流意识,然而在有些人那里,这种思维又变成了只有和平而没有斗争。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导下,我们的生产力发展又出现了另一种极端的苗头,即只看到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忽略了国际间还有斗争的一面,忽略了合作背后还有残酷竞争的一面。这在当前的表现也比较突出。如,我国出现的影响非常恶劣的苹果公司代工厂污染事件。[19]这些代工厂之所以牺牲工人的健康,从生产力观上看,是只见生产力而不见人。正如报道云南曲靖铬渣污染事件的作者所写:“在一些官员眼里,污染可以用钱埋单,受污染戕害的生命可以‘折现’,正是这种‘要钱不要命’的发展思维,使他们疏于对污染企业的监管、懈于对铬渣堆的处理、冷于对受害村民的保护,使问题日益积累、酝酿、恶化、爆发,最终形成眼前的污染乱局。”[20]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的个别官员把发展生产力理解为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了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幸福和尊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