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原河流弯道特性探究

平原河流弯道特性探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处以平原河流为例,来分析弯曲河道的三个特性。

平原河流弯道特性探究

2.2 平原河流弯道的一般特性

前文所述,弯曲河道的发育应该具有三个层次:(1)只要有水流弯曲,就有一定程度的弯道水流特性;(2)只要有弯道水流特性,就有一定程度的弯道泥沙运动规律和河床演变趋势;(3)有了弯道水沙特性、弯道演变特性,河流是发育成弯曲河流,还是形成辫状、分汊或游荡河流,还有待于边界条件等种种内部、外部条件。本处以平原河流为例,来分析弯曲河道的三个特性。

2.2.1 弯道的水流特性

水流形成弯曲水流后,必然有两个作用力发生:

(1)向心力。由于水流的惯性以及为适应曲线运动的向心力需求,对水流表现为离心力,往往导致凹岸水面升高、凸岸水面降低,水面出现横比降,横断面上形成表层由凸岸流向凹岸、底层由凹岸流向凸岸的横向环流(图2-1)。

img8

图2-1 弯道水流及单位水柱受力情况(钱宁,1989)

(2)科氏力(科里奥利力,Coriolis force)。水体在运动中要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由于自转的存在,地球并非一个惯性系,而是一个转动参照体系,因而地球上物质的运动会受到科氏力的影响(除非沿赤道运动)。科氏力公式为:

img9

式中,F为科里奥利力,m为质点的质量,v′为相对于转动参考系质点的运动速度(矢量),ω为旋转体系的角速度(矢量)。科氏力并不能直接产生弯曲,却给直线运动带来了弯曲的分量,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弯曲的形成。(www.xing528.com)

2.2.2 弯道的输沙特性

一般说来,河流水体含沙量与水深有关:通常表层水体含沙量最小,悬沙颗粒较细;越靠近河床底部,水体含沙量越大,悬沙颗粒相对较粗。弯道螺旋流的水流结构,有助于将表层较清的水流输向凹岸,而底层较高浓度泥沙输往凸岸。这也是弯道“凹冲凸淤”的动力根源。

2.2.3 弯道形成与演变特性

早在1908年,O.Fargue根据在法国加隆河上长期的观察结果,提出了河湾的五条基本定律,一直被奉为圭臬。主要包括:

(1)河流的深泓线迫近凹岸,凸岸则淤积形成边滩。

(2)凹岸深槽的水深和凸岸边滩的宽度,均因河湾曲率半径的减小而增大。

(3)深槽水深和边滩宽度最大的地方,与弯道曲度最大处(河湾湾顶)并不相重,而是位于后者的下游。在两个弯道之间过渡段浅滩最高点与河湾转折点之间,相应地也有一个距离上的位差。

(4)河槽的稳定性与平面外型的圆滑性,因曲度的渐次改变程度而异。曲率半径的突变会带来扰动,造成河槽形态上的不规则性,产生深潭与沙洲。这些深潭或沙洲虽经回填或疏浚,日久以后仍会再次出现。

(5)以上规律仅适用于河湾长度与河宽的比值比较适中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