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流弯道演变与转化试验研究:设备和测量精度介绍

河流弯道演变与转化试验研究:设备和测量精度介绍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6-1水槽甲试验设备水槽乙长30m,宽3 m,深0.5 m,底坡固定为0.1%。断面上每一测点的位置可由有刻度的测桥测得,误差1mm;高程由水准仪校对的测针测量,误差0.1mm。

河流弯道演变与转化试验研究:设备和测量精度介绍

6.1 试验简介

6.1.1 试验设备

试验在武汉大学工程泥沙试验室水槽厅举行。试验采用了两个水槽,可变坡玻璃水槽和不可变坡混凝土水槽,长度分别为4 m和30m。

大部分试验组次在长4 m、宽1.2 m、深0.4 m的可变坡玻璃水槽(水槽甲)中进行(如图6-1),水槽变坡范围为0%~2%,比降用水准仪控制。水泵、蓄水池和供水管道组成水流循环系统,流量采用精度为0.5%的电磁流量计进行测控。该水槽最大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易于模拟不同因素变化时的河流发育,能有针对性地完成单变量多组次试验,使得探索河流演变随各因素变化的规律成为可能。自2001年开始,我们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组次,取得了丰富的试验成果。但由于水槽较短,为避免进出口的影响,试验小河的流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此外,由于形成小河较小,可量测的指标也相对较少。

img72

图6-1 水槽甲试验设备

水槽乙长30m,宽3 m,深0.5 m,底坡固定为0.1%。试验中主要通过不同的铺沙厚度来塑造变化的河谷比降。大流量时采用水泵循环系统,最大流量可达200m3/h,由电磁流量计测控;小流量时采用多个小型增氧泵抽水循环,用体积法测控。试验水槽如图6-2。

img73

图6-2 水槽乙实物图

大、小水槽入口处均有水库,保证水流平稳进入河槽。出口侵蚀基准点由木质模板控制,尾部设有闸门,也可调节出口水流速度。

6.1.2 试验沙

根据不同试验的要求,我们采用了7种试验沙,其中天然沙3种、煤粉1种、塑料沙3种。表6-1为试验沙简介,其中分选系数:

img74

在7种试验沙中,塑料沙和无烟煤煤粉,分选系数近乎为1.0。三种天然沙级配较不均匀,分选系数在3.5以上,试验沙级配如图6-3。

表6-1 试验沙简况

img75

除采用了非黏性沙之外,由于黏土泥沙二元结构的河床组成在天然河流中广泛存在,并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是形成弯曲河型的一个重要原因[5],如在现有众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曲流的试验中,唐日长[6]、尹学良[7]和Schumm[3]等都是在二元结构中塑造的。因此,我们也进行了二元结构河流的造床试验。其中的黏土为均匀黄土。

试验开始后,模型小河在试验沙组成的河谷平面中自由造床。由于不同的试验条件存在不同程度的床沙粗化状况,试验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河床组成的级配进行了重新测定。(www.xing528.com)

6.1.3 试验步骤及测量

试验水槽铺有选定的试验沙,根据试验条件的不同塑造初始河道。河道进出口有不可冲节点控制,并决定河道的河谷比降。除特别组次外,初始河槽被塑造成断面为三角形的直河槽。试验开始后,水流自首部进入河槽,自由造床。

大部分试验组次为清水造床。部分组次根据不同的试验要求在入口处人工加沙。

img76

图6-3 试验泥沙颗粒级配分析曲线

为方便研究和比较,我们把试验水槽分为12个断面,断面间隔为20cm。断面上每一测点的位置可由有刻度的测桥测得,误差1mm;高程由水准仪校对的测针测量,误差0.1mm。河道除断面地形图外,还定时测量特征点位置,绘制平面形态图。

此外,因为温度对水的黏性系数有影响,试验时采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具体试验步骤如下:

(1)前期准备(确定模型沙,调比降,按模板制好模型);

(2)测起始断面形态;

(3)接通流量计电源,开阀门,开水泵,调整流量到预定值;

(4)测水温;

(5)隔特定时间测一次河床位置;

(6)测水面高程,关阀门,关水泵,断开流量计电源;

(7)测最终断面形态;

(8)清理试验仪器,整理分析试验记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