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石油实现基本自给,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石油实现基本自给,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石油实现基本自给1963年12月25日,新华社报道,中国石油产品已经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年产原油仅12万吨,石油消费基本依靠进口。1960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在黑龙江省大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12月4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新闻公报中说:“我国需要的石油,过去绝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

中国石油实现基本自给,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石油实现基本自给

1963年12月25日,新华社报道,中国石油产品已经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新中国建立前我国石油工业基础极其薄弱,从1907年开始找油,到1949年只有甘肃玉门老君庙、新疆独山子、陕北延长3个小油田和四川圣灯山、石油沟两个汽田及辽宁抚顺两个页岩油厂。年产原油仅12万吨,石油消费基本依靠进口。石油地质勘探力量十分薄弱,只有3部钻机、20余名石油技术人员,地质资源情况并不清楚。新中国建立后,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受到重视,石油工业发展迅速,国家先后成立了以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为首的石油工业部、地质部与中国科学院联合的全国石油资源委员会及地质普查委员会等机构,汇集全国地质科技人员,根据李四光的地质构造理论,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工作。在全国各地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资源。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原油产量平均年递增27.1%,1957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145.8万吨。1959年9月24日,石油工业部在黑龙江省肇州县高台子构造松基三井,首次获得自喷工业油流;9月26日,地质部在吉林省扶余县雅达红构造扶27井,也获得工业油流。这是我国在东部地区找油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www.xing528.com)

1960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在黑龙江省大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据石油部报告,大庆地区从1959年9月6日打的第一口探井出油以后,又连续打了22口探井,探明了一块200平方公里储油面积的大油田。经过一年的开发,到1960年底,大庆地区原油产量为97万吨,1961年增加到274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l%。1961年和1963年又先后在山东和天津发现了工业性油流。

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已达到648万吨,这标志着我国石油工业发生了重大的转折。1963年11月12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四次会议,会上,李富春副总理代表国务院作的报告中正式宣布了松辽油田的成就,并指出,这一成就是在我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方针指引下取得的。12月4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新闻公报中说:“我国需要的石油,过去绝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