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应用:试验方法与微晶纤维素制备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应用:试验方法与微晶纤维素制备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1试验设计因素及编码水平3.1.2.5微晶纤维素的制备将自制的甘蔗渣纤维素粉末体置于40℃烘箱中烘干,过80目筛。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应用:试验方法与微晶纤维素制备

3.1.2 试验方法

3.1.2.1 甘蔗渣预处理

甘蔗渣,蒸馏水冲洗,烘干,粉碎,过40目,加甲苯乙醇(V∶V=2∶1)混合液,沸水浴脱蜡6 h;乙醇洗涤,抽滤,加0.1 mol/L盐酸,85℃水浴处理1 h,除酸溶性果胶;加蒸馏水,80℃水浴搅拌2 h,除水溶性多糖,抽滤,干燥,储存备用。

3.1.2.2 甘蔗渣纤维素提取工艺流程

甘蔗渣→清洗→干燥→粉碎→过筛→脱蜡→除酸溶性果胶→除水溶性多糖→干燥→NaOH和H2O2混合溶液处理→NaClO2乙酸混合液处理→洗涤→干燥→甘蔗渣纤维素。

3.1.2.3 甘蔗渣纤维素提取方法

称取预处理的甘蔗渣粉末,按液料比30∶1,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0.3%、0.5%、0.6%、0.7%、0.9%H2O2和质量分数分别为0.5%、1%、2%、4%、6% NaOH的混合溶液,分别在65℃、75℃、80℃、85℃、95℃下搅拌4 h,抽滤,干燥,称取处理后粉末,按液料比30∶1,加入31 mL/L乙酸和7.5、8.5、9.5、10.5、11.5 g/L NaClO2混合溶液,75℃下处理1 h,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烘干,得到甘蔗渣纤维素。

3.1.2.4 微晶纤维素制备优化的试验设计

根据前期的初步试验研究,确定硫酸浓度、水解温度、水解时间作为影响甘蔗渣纤维素酸水解的主要因素,以硫酸浓度(X1)、水解时间(X2)、水解温度(X3)为自变量,每个因素取5个水平,以(-1.682,-1,0,1,1.682)编码。按方程xi=X1-X0/ΔX对自变量进行编码(xi为自变量的编码值,X1为自变量的真实值,X0为试验中心点处自变量的真实值,ΔX为自变量的变化步长),微晶纤维素的得率作为响应值Y。试验自变量因素编码及水平见表3.1。

表3.1 试验设计因素及编码水平

img30

3.1.2.5 微晶纤维素的制备(www.xing528.com)

将自制的甘蔗渣纤维素粉末体置于40℃烘箱中烘干,过80目筛。取10 g放入1 000 mL锥形瓶中,加入300 mL一定浓度的浓硫酸,水浴搅拌一定时间后,离心,洗涤沉淀至中性。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离心分离,再加入体积比为1∶3无水乙醇混合,离心分离,得到微晶纤维素悬浮液。

3.1.2.6 甘蔗渣微晶纤维素的制备

将提取纤维素加入到适量的体积分数60%的浓硫酸中,在55℃摇床中处理4 h,离心,洗涤至中性,所得悬浮液放入烘箱40℃干燥至恒重,用球磨机粉碎得到晶体粉末,过孔径为74 μm筛。

3.1.2.7 甘蔗渣微晶纤维素/聚乙烯醇复合膜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聚乙烯醇,置于三口烧瓶中,加入蒸馏水,90℃搅拌至完全溶解。冷却后,按照一定比例加入玉米秸秆纤维素晶体,使CSCM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15%(见表3.2),磁力搅拌器振动2 h。静置,混合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板上涂膜,室温下通风橱自然干燥48 h后取膜。取下的膜在40℃下烘干12 h。分别标记为PVA、PVA-5、PVA-10、PVA-20、PVA-30。

表3.2 BCMC/PVA复合膜的组成

img31

3.1.2.8 甘蔗渣微晶纤维素/聚乳酸复合膜的制备

按照一定比例把BCMC加入二氯甲烷中,匀浆仪中3000 r/min匀浆2 min,悬浮液倒入烧杯中,放入振荡器中,振荡,振动中逐渐加入PLA,使BCM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5%,10%(见表3.2),至PLA完全溶解,继续振动2 h。混合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板上涂膜,室温下通风橱自然干燥48 h后取膜,40℃下烘干12 h,分别标记为PLA、PLA-2、PLA-5、PLA-10。

表3.3 BCMC/PLA复合膜的组成

img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