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西陵的八旗制度与上三旗下五旗揭秘

清西陵的八旗制度与上三旗下五旗揭秘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此,八旗制度正式建立,后来又建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共二十四旗,使八旗制度逐步完善。八旗制度建立后,努尔哈赤亲领两黄旗,其他六旗由其子侄分领。上三旗的旗下人员与下五旗的旗下人员是平等的关系,并不是上三旗组织高于下五旗组织。

清西陵的八旗制度与上三旗下五旗揭秘

22.八旗制度与上三旗下五旗

八旗制度是清王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创建并完善起来的,是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具有行政管理军事指挥、组织生产等多种职能。八旗制度,在清王朝崛起乃至统一全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旗制度始于建州女真氏族狩猎制度的生产组织。在建州女真社会的族寨部民中,或围猎,或出师,常有一定的组织形式,这就是后来满洲八旗制度的初始萌芽。《满洲实录》记载八旗制度的起源时写道:“前此,凡遇出师行猎,不论人之多寡,照依族寨而行。满洲人出猎开围之际,各出箭一支,十人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各照方向,不许错乱。此总领呼为牛录额真,于是以牛录额真为官名”。牛录为满语,是箭矢的意思,额真是满语首领的意思。牛录额真是大箭首领,原是狩猎时的10人之长。这种牛录,依族(血缘)、寨(地缘)组成。它起源很早,后来“牛录”演变而成为组织,“额真”演变成为官名。牛录不仅是狩猎的生产组织,而且是争战的军事组织——衍变成为部落贵族发动掠夺战争或进行军事防御的工具。

万历十七年(1589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的战争已经进行三年,他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管辖部民的增多,以及王权的建立,便组建了一支军队。当时这支军队分为四个兵种:环刀军、铁锤军、丳赤军和能射军。这四军编制,即是后来四旗、八旗的基础。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对满洲牛录进行了整编和改革,编300人为一牛录,每牛录设额真一,以黄、白、红、蓝四色为旗的标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由于“归附日众,乃析为八”,就是除原有四旗再增设四旗,共为八旗,规定:“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每固山额真左右设两梅勒额真”,“牛录额真下设代子二人,章京四人,村拨什库四人,将三百男丁以四章京之份编为塔坦”,这样,正式创立八旗制度并形成完全的八旗各级组织和官员体系。旗帜颜色是将原来旗帜周围镶上一条边,黄、白、蓝三色旗帜镶红边,红色旗帜镶白边,形成了八种不同颜色的旗帜,即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正黄即整幅的黄旗,习称正黄旗;镶黄即镶边的黄旗,俗写厢黄旗,其他六色旗帜也是一样。自此,八旗制度正式建立,后来又建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共二十四旗,使八旗制度逐步完善。八旗制度的建立,把散居于深山密林中的满洲臣民,组成一个社会军事化、军事社会化的新型社会集体。

八旗制度建立后,努尔哈赤亲领两黄旗,其他六旗由其子侄分领。皇太极继位后,接管正黄、镶黄、正白三旗。但不久,正白旗被多尔衮夺去,顺治只亲领两黄旗。顺治七年,多尔衮死,八年,顺治帝治多尔衮罪,将其所属正白旗划规自己统领,遂成有清一代皇帝亲领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的体制。此三旗由于为皇帝亲领而被称为“上三旗”,其他五旗则被称为“下五旗”。

领有一旗的旗主同旗下人员是主仆关系,旗下人员同皇帝是间接的主仆关系,就是说皇帝不直接控制下五旗人员,而是必须通过旗主。上三旗的旗下人员与下五旗的旗下人员是平等的关系,并不是上三旗组织高于下五旗组织。上下之分是对帝后所居之旗而言,以示尊重而言为上,在旗档中书写时皇帝所在旗档中称“某某佐领上某某皇帝”,其余的人称“某某佐领下某某人”。如贝勒载涛在正红旗满洲旗档中,即写为“某某佐领下载涛”。旗之间不存在尊卑之分,凡是旗人均在旗下,权利义务一律平等,至于钱粮中有等级之分,是由本人立功大小、官职级别而定,不按旗籍去区别。

注释:

牛录:满语箭的意思。

额真:满语首领的意思。(www.xing528.com)

固山:满语旗的意思。

固山额真:每旗的最高行政长官,直接听命于汗王和本旗管旗贝勒。

梅勒额真:每旗二人,相当于固山额真的副职。

甲喇额真:又称五牛录额真,按制每旗五人,是介于固山和牛录之间的官员。

牛录额真:是八旗基本构成单位的首领,所管辖的不仅是属下的三百人丁,而且还有他们的家属和奴仆。

代子:汉意署事、理事,天聪八年改称骁骑校。每牛录二人,相当于牛录额真的副手,主要协助管理民政、生产方面的事务

章京:汉语将军的意思,天聪八年改称小拨什库,每牛录四人,为牛录额真属官,除管辖一塔坦之人丁外,常被委派负责专项职任。

塔坦:牛录下属的地缘组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