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子论耻:为机变之巧者无所耻

孟子论耻:为机变之巧者无所耻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3.7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论耻:为机变之巧者无所耻

13.6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译文】

孟子说:“人不能没有羞耻心,把没有羞耻心当做羞耻,那就不会有耻辱了。”

13.7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译文】

孟子说:“羞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玩弄权术诡计的人,是任何地方都不讲羞耻的。不以不如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13.8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1〕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注释】

〔1〕亟(qì):屡次。

【译文】

孟子说:“古代的贤君好善而忘记自己的权势,古代的贤士又何尝不是这样?他们乐于行道而忘记了别人的权势,所以王公大人不恭敬尽礼,就不能常常见到贤士。相见尚且不可多得,更何况要把他们当臣属呢?”

13.9 孟子谓宋句践〔1〕曰:“子好游〔2〕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3〕;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4〕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5〕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注释】(www.xing528.com)

〔1〕宋句(gōu)践:人名,姓宋名句践,喜欢拿道德游说诸侯。〔2〕游:游说。〔3〕嚣嚣:自得无欲的样子。〔4〕得己:不失己,即保持住自身的本性。〔5〕见(xiàn):同“现”。

【译文】

孟子对宋句践说:“你喜欢游说吗?我告诉你游说(应有的态度)。人家理解,我悠然自得无所求;人家不理解,我也悠然自得无所求。”

(宋句践)问道:“怎样就能做到悠然自得无所求呢?”

(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13.10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译文】

孟子说:“等文王(那样的圣君)出现才奋发的,是平凡的人。至于杰出人物,即使没有文王出现,也能奋发有为。”

13.11 孟子曰:“附〔1〕之以韩魏之家〔2〕,如其自视欿然〔3〕,则过人远矣。”

【注释】

〔1〕附:增加,增强。〔2〕韩魏之家:春秋晋国六卿中最富有的两个家族。〔3〕欿(kǎn)然:不自满的意思。欿,同“坎”,欠缺、不足。

【译文】

孟子说:“把韩魏两大家的财富增加给他,如果他还自认为没有什么,那他就远远超过一般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