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子的反复与为善之君

孟子的反复与为善之君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3〕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4〕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5〕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孟子的反复与为善之君

邹与鲁閧〔1〕。穆公问曰:“吾有司〔2〕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3〕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4〕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5〕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注释】

〔1〕閧(hòng):同“哄”,指交战。〔2〕有司:即官员。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管的事,所以叫作有司。〔3〕转:饥饿辗转而死。〔4〕几(jī):几乎,近乎。〔5〕尤:责怪。

【译文】

邹国和鲁国发生了战斗。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将官在战争中战死的有三十三人,但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效死的。要是杀掉这些老百姓,那么人多得杀不过来;要是不杀他们,那么都会眼睁睁看着他们的长官被杀死而不去营救,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在灾荒之年里,大王您的老百姓辗转饿死于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四处逃命,都有上千人了;可是大王您的仓库里粮食满满的,国库充足,大王的官员们也不把这种情况向大王您报告,这就是在上位的官员不关心老百姓,并且残害他们。曾子说过:‘警惕啊,警惕!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您的老百姓从今往后得到机会就要以同样的手段对待您的官员了。大王您不要责怪他们了。大王您施行仁政,这样老百姓才会敬爱他们的君主和长官,并愿意为他们献出生命了。”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1〕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2〕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注释】

〔1〕间(jiàn):动词,处于……之间。〔2〕效死:献出生命,报效国家。

【译文】

滕文公问孟子:“滕国是一个小国,夹在齐国楚国之间。我们应该服侍齐国呢,还是服侍楚国?”

孟子回答说:“这样的重大的决策不是我能做出的。如果万不得已要叫我谈,那就只有一个办法:把护城河挖深,加固您的城墙,与老百姓共同守城,宁肯献出自己的生命老百姓都不愿离开,那就是办法了。”

滕文公问曰:“齐人将筑薛,吾甚恐,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1〕,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2〕,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3〕为善而已矣。”(www.xing528.com)

【注释】

〔1〕邠(bīn):同“豳”,在今陕西栒邑县西。〔2〕创业垂统:创立基业,世世代代永远相传。垂,流传;统,续也。〔3〕强(qiǎng):勉强。

【译文】

滕文公问(孟子):“齐国人正准备加固薛城(以威胁滕国),我非常害怕,应该怎么办才可以呢?”

孟子回答说:“从前太王古公亶父居住在邠地,狄人去侵犯他,他便迁移到了岐山定居。太王并不是为自己选好了这个地方作为自己的定居之所,是不得不这样做啊。如果一个国君肯行善,他的后世子孙一定会有成就王业的。有贤德的人创立基业,并把它传给子孙,希望世世代代可以继承下去。至于成功与否,就是天意了。现在您又能拿齐国怎么办呢?只好自己勉强行善政罢了(也许后人就有成就王业的)。”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1〕,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2〕其耆老〔3〕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邠,逾梁山,邑〔4〕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君请择于斯二者。”

【注释】

〔1〕皮币:皮,用皮毛制成的裘;币,甑帛之类的丝织物。〔2〕属(zhǔ):集合。〔3〕耆(qí)老:泛称老年人。耆,六十岁以上的人叫耆。〔4〕邑:动词,建筑城邑。

【译文】

滕文公问孟子:“滕国是一个小国,竭尽全力以侍奉大国,最后却难免于灾祸,应该怎么办才可以呢?”

孟子回答说:“当初太王古公亶父居住在邠地,狄人来侵犯他。太王用皮裘和丝绸去孝敬他们,狄人没有停止侵犯;又用好狗名马去孝敬他们,狄人没有停止侵犯;又用珍宝珠玉去孝敬他们,狄人仍然没有停止侵犯。太王便召集国内的长老们,告诉他们:‘狄人想要得到的是我们的土地,我听说过,有贤德的人不能因为养人的东西(即土地)而害人。你们何必害怕没有君主呢?我准备离开这里(免得你们受害)。’于是离开邠地,跨过梁山,在岐山之下新建了一个城邑定居下来。邠地的老百姓说:‘太王是个仁德的人啊,我们不能失去他。’追随他而去的人多得好像是赶集一样。

“有人说:‘这是祖宗传下来的我们应该世代保护的土地,不是我自己能决定把它丢弃的,宁可牺牲性命我也不离开。’

“请您在以上两条道路中选择一条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