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窦性、房性、交界性、室性反复搏动解析

窦性、房性、交界性、室性反复搏动解析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引起反复搏动的起源点所在心脏部位不同,分为窦性、房性、交界性与室性反复搏动4种类型。窦性反复搏动的QRS-T波形正常;部分伴束支传导阻滞及分支阻滞图形。基础心律是房性逸搏心律者,诱发反复搏动时,出现等周期代偿间歇。适时的窦性激动下传受阻于快径路,循慢径路前传心室,再经快径路逆行折返回心房,完成一次折返,形成单次窦性反复搏动。易将室性反复搏动误认为插入性室性早搏,应注意鉴别。

窦性、房性、交界性、室性反复搏动解析

【定义】 激动沿房室结的环路折返引起的一次或两次心搏,称为反复搏动(reciprocal beat)。根据引起反复搏动的起源点所在心脏部位不同,分为窦性、房性、交界性与室性反复搏动4种类型。

心电图特征】

1.窦性反复搏动 窦性激动沿房室结一条径路前传心室,另一条径路逆传心房,心搏排列组合是窦性P波-窦性QRS波群-逆行P波(图2-1-1,图2-1-2,图2-1-3)。

图2-1-1 完全性窦性反复搏动二联律

心搏排列组合是窦性P波→窦性QRS波群→逆行P

图2-1-2 完全性窦性反复搏动三联

窦性激动突然改由慢径路下传心室,窦性P-R间期突然明显延长,文氏型心房回波。表现为P-R间期逐搏延长,直至出现心房回波,即窦性反复搏动未下传心室。逆行P波在 Ⅰ、aVL、V4~V6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

窦性反复搏动的QRS-T波形正常;部分伴束支传导阻滞及分支阻滞图形。

窦性激动沿房室结一条径路下传至房室结下部时,受阻于该部或希氏束内。但激动仍可通过下部的共同径路沿着另一径路逆传至心房。心电图表现为窦性P波-逆行P波序列,两个心房波之间无窦性QRS-T波群(图2-1-3)。

图2-1-3 完全性与不完全性窦性反复搏动

第2个窦性P-QRS→P组合的搏动为完全性窦性反复搏动,连续2个未下传的心房波中,第1个为窦性P波,第2个为逆行P波,不完全性窦性反复搏动

2.房性反复搏动 表现为房性P′波,房性QRS波群-逆行P波,P′-R间期突然延长(图2-1-4)。房性激动下传心室时,束支及其分支不应期已经过去,QRS-T波形与时间正常。房性激动出现过早,左或右束支及其分支仍处于不应期时,下传心搏出现束支传导阻滞及其分支阻滞图形。原有束支传导阻滞者,仍呈原束支传导阻滞图形或束支传导阻滞程度加重。

图2-1-4 完全性房性反复搏动

房性P′波与逆行P波可先后逆传进入窦房结,引起窦性节律重整,表现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窦房结起搏功能低下者,可引起短暂窦性停搏。

基础心律是房性逸搏心律者,诱发反复搏动时,出现等周期代偿间歇。

3.交界性反复搏动 引起交界性反复搏动的心律失常有交界性早搏、交界性并行心律、交界性逸搏、交界性逸搏心律、交界性心动过速等。

(1)交界性QRS波群-逆行P波-交界性QRS波群:单次反复搏动为交界性QRS波群-逆行P波-交界性QRS波群。成对出现时呈交界性QRS波群-逆行P波-交界性QRS波群-逆行P波-交界性QRS波群(图2-1-5)。(www.xing528.com)

(2)交界性P波-交界性QRS波群-逆行P波:单次反复搏动为交界性QRS波群-逆行P波-交界性QRS波群。成对出现时呈交界性P波-交界性QRS波群-逆行P波-交界性QRS波群-逆行P波序列。

图2-1-5 完全性交界性反复搏动二联律

4.室性反复搏动 心电图特征是室性QRS波群-逆行P波-室上性QRS波群。室性QRS波群宽大畸形。室上性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伴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束支传导阻滞者增宽畸形。有时反复搏动的QRS-T波群本身是室性早搏形成的室性融合波(图2-1-6,图2-1-7,图2-1-8)。

图2-1-6 完全性室性反复搏动

男性,63岁。窦性心律,心率55/min,P-R间期0.16s,Q-T间期0.44s,室性早搏后的搏动,P波倒置,室性R-P间期0.43s,P-R间期0.18s

图2-1-7 室性早搏诱发完全性室性反复搏动

窦性心律,多源室性早搏,第2个室性早搏引发了完全性室性反复搏动

图2-1-8 心室起搏诱发反复搏动

第1与第3个起搏的QRS波群后面的心搏为窦-室夺获,第2个起搏的QRS波后面跟随一个逆行P波-QRS波群,为心室起搏诱发的反复搏动

【产生机制】 各类反复搏动的共同机制是折返部位都在房室结,是一种大折返现象。

1.折返环路 房室结存在解剖学纵向分离或功能上的双径路所构成的折返环路,是产生反复搏动的解剖学或电生理学基础。双径路不应期不一致,传导速度也不相同。通常一条为快径路,电生理特点是传导速度较快,但不应期较长;另一条径路传导速度较慢,而不应期较短。适时的窦性激动下传受阻于快径路,循慢径路前传心室,再经快径路逆行折返回心房,完成一次折返,形成单次窦性反复搏动。若折返2次,产生成对的窦性反复搏动。快径路与慢径路均缺乏持续前传或逆传能力,是反复搏动自行终止的原因。

2.单向阻滞 快径路或慢径路内一旦发生前向性单向阻滞,即又可为激动折返创造了条件。单向阻滞的电生理基础是递减性传导。窦性、房性或交界性激动在某一径路内传导性能逐渐降低,动作电位0相振幅减小,直至不能诱发动作电位,出现传导中断,激动改由另一径路下传心室,在房室结下端的共径内又沿单向阻滞侧的径路逆行上传,该条径路不应期已经过去,可再次激动心房,产生窦性、房性或交界性反复搏动。

3.折返周期逐渐缩短或延长 反复搏动常能自行终止,还与折返周期逐渐缩短有关。折返周期短于激动折返前方的传导组织的不应期时,激动折返终止。

4.足够长的折返时间 发生于房室结内的折返现象,属于大折返范围,必须有足够长的折返时间。目前广泛开展的射频消融术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就是使房室结双径路中的一条径路,通常是对慢径路造成不可逆性损害,使其丧失传导性,终止激动折返现象。

【临床意义】 窦性反复搏动的发生,是由于患者存在着房室结双径路,它可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和交界性反复搏动是诱发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心律失常。频发出现时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频发房性早搏相似。室性反复搏动诱发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比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多见。易将室性反复搏动误认为插入性室性早搏,应注意鉴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