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绩考评宜三问-人民日报摘要

政绩考评宜三问-人民日报摘要

时间:2024-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现这些有“政绩”而无实绩的情况,除了一些领导干部存在沽名钓誉、投机取巧的思想和心理外,也与目前的政绩考核评价方式不尽完善有关。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准确考核评价干部政绩,需要做到“三问”。通过这“三问”,不断提高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从而激励广大领导干部把创造政绩的基点更多地放到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上,减少甚至杜绝有“政绩”而无实绩的情况。

政绩考评宜三问-人民日报摘要

  政绩,是从政者履行职责所取得的业绩,它是从政者德才素质的综合体现。为官从政要多出政绩,选人用人要注重政绩,这是我们党历来倡导的,也是人民群众衷心期望的。埋头苦干,才能多出政绩;政绩突出,才能令人信服。科学考核评价干部政绩,有一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政绩从何而来?

  应该说,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的政绩是靠自己干出来的,是带领大家拼出来的,能够经得起实践与历史的检验。然而,有的“政绩”却未必如此,并不应算做政绩,或者不应该算到自己的头上。这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吃了前任的老本。由于前任领导干部注重打基础、抓长远,当时的潜绩变成了现在的显绩。于是,现任领导干部即使靠吃老本,不干多少事,更不用去搞创新,仍然可以获得不少政绩。二是损了后代的利益。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在短时间内多出政绩,不是因地制宜谋发展、脚踏实地闯新路,而是把眼睛盯在本地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上,不惜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结果是自己得到了政绩,却断了子孙的路。三是占了群众的便宜。在一些地方,群众自发地闯出了发家致富的路子,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群众的创举,领导干部起初并没有过多注意,也没有扶持引导,但等到效果显现、影响扩大尤其是引起上级或社会的重视之后,却不声不响地把它们列入自己的政绩。

  出现这些有“政绩”而无实绩的情况,除了一些领导干部存在沽名钓誉、投机取巧的思想和心理外,也与目前的政绩考核评价方式不尽完善有关。比如,考核标准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合理、全面系统、易于操作的量化指标体系;方法比较简单,偏重于听述职、找谈话、看测评、查资料等静态考核方法,群众参与面不够广,考核结果准确性不够。而有些领导干部正是抓住了政绩考核评价中的这些缺陷,只求表面风光、不问实际成效,不管眼前有利、不讲长远发展,大肆铺摊子,盲目上项目,大搞“形象工程”。这样做,结果是“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既制约了本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也降低了政绩考核评价结果的公信度。(www.xing528.com)

  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准确考核评价干部政绩,需要做到“三问”。一是问绩之源。既注重政绩形成的内因,看干部的主观努力、工作态度和创新精神等;也注重形成政绩的外因,看工作的难易程度和基础,看当地自然条件以及政策、环境的变化等。二是问绩于民。深入一线,采取听实话、看实物、查实据的办法,多渠道收集群众的反映,从不同角度对干部政绩进行综合评价,了解社会各界对干部政绩的认可程度。三是问绩于史。不仅看干部工作的“现在时”,而且看其工作的“过去时”,从中考察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动机。通过这“三问”,不断提高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从而激励广大领导干部把创造政绩的基点更多地放到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上,减少甚至杜绝有“政绩”而无实绩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