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秋天悲伤症候群的预防和缓解

秋天悲伤症候群的预防和缓解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充足的阳光却能使褪黑激素分泌减少;秋凉以后,南方经常是阴雨连绵,阳光少且弱,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随之相对增多。所以在秋天,尤其是秋雨连绵的日子,会令人产生悲伤的情绪,致使精神不振。特别是懒散无所事事的人,更易“悲秋”。

秋天悲伤症候群的预防和缓解

“秋风秋雨”缘何“愁煞人”?

霜降之后,就是九月寒秋了。在这个季节里,自然界的秋风、秋雨,常常令人出现秋愁情绪。医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诱人入睡,使人意志消沉抑郁。充足的阳光却能使褪黑激素分泌减少;秋凉以后,南方经常是阴雨连绵,阳光少且弱,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随之相对增多。此外,褪黑激素还有调节人体其它激素(如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作用,而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这些激素因褪黑激素的增多而减少,就会使细胞“懒散”,人的情绪自然就低沉消极了。

祖国医学认为,五行、五脏、五态与四季是相互对应的,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肺属金,五态中的“悲”也属金,四季中的“秋”也属金。所以在秋天,尤其是秋雨连绵的日子,会令人产生悲伤的情绪,致使精神不振。特别是懒散无所事事的人,更易“悲秋”。(www.xing528.com)

另外,在秋天的自然界里,红衰翠减,秋风萧瑟,万花凋谢,草木枯黄,旷野寂静,但见“枯藤、老树、昏鸦”,难免使人触景生情,悲凉之感在心头油然而生。

预防“悲秋”最有效的办法是起居有常,作息有时,生活有规律;经常在室外锻炼身体;在晴朗的日子里尽量接受阳光沐浴,工作场所照明应充分;多吃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和豆类等,这些食物可使大脑产生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能消除抑郁情绪;中医认为,羊肉能助元阳、益精气,可多食用;珍珠米含丰富的糖类,产热量高,其中的谷氨酸能促进脑组氨的排出,有健脑作用。另外,勤奋的工作、广泛的社交、众多的爱好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都可产生视秋而不见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