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抽水蓄能电站设备缺陷管理要求

抽水蓄能电站设备缺陷管理要求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实现“零缺陷”的管理要求,作为抽水蓄能电站设备缺陷管理的主体,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缺陷处理快速响应机制,对缺陷的发生、发现、分析、处理、验收等各环节进行闭环管理。抽水蓄能电站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应按部门和人员的岗位分工,明确职责与要求,加强缺陷的跟踪检查与处理。

抽水蓄能电站设备缺陷管理要求

二、设备缺陷管理

1.缺陷的定义

抽水蓄能电站由于机组启停频繁,如何始终保证主机设备能够正常稳定运行是做好设备缺陷管理的关键。由于设计、制造、安装或长期运行等方面的原因,任何设备难免都会出现故障或缺陷。

所谓设备缺陷,是指设备出现了性能、零部件及消耗偏离了原设计标准或规定的要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确认为设备发生了缺陷:

(1)设备或部件的损坏造成设备的被迫停运或安全可靠性降低;

(2)设备或系统的部件失效,造成运行参数长期偏离正常值、接近报警值或频繁报警;

(3)设备或系统的部件失效,造成渗漏(油、气、水);

(4)设备或系统的状态指示、参数指示与实际不一致;由于设备本身或保护装置引起的误报警、误跳闸或不报警、设备拒动;

(5)控制系统连锁失去、无原因启动或拒绝启动;

(6)设备或部件的操作性能下降、动作迟缓或操作不动;

(7)设备运行时出现非暂时性的异常声响、振动或发热情况;

(8)对设备进行定期试验时,发现卡涩、动作值偏离整定值;

(9)对设备进行检验性试验时,发现反映设备整体或局部状态指标超标或有非正常急剧变化。

2.缺陷分类

依据设备分类及对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和对人身安全影响的紧急或重要程度,设备缺陷分级为甲级、乙级、丙级设备缺陷。

(1)甲级设备缺陷(紧急缺陷)

甲级设备缺陷指性质严重,情况危急,必须立即处理,否则将发生人身伤亡、设备损坏或危及设备安全运行的缺陷;必须在24小时内处理或机组需降低出力运行的主要设备缺陷;引起主设备事故跳闸的设备缺陷。

(2)乙级设备缺陷(重要缺陷)

乙级设备缺陷指性质重要,情况严重,虽尚可继续运行不致立即发生事故,经采取一定措施后不影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主设备缺陷;使主设备失去重要备用装置的主要辅助设备缺陷。

(3)丙级设备缺陷(一般缺陷)

丙级设备缺陷指主设备、主要附属设备的渗油、渗水、漏气以及不影响运行的局部发热的设备缺陷,其性质一般,情况较轻,对运行影响不大;所有辅助设备的缺陷。

也有按一、二、三类来进行分类的。一类缺陷是指直接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需要立即停止主设备运行进行处理的缺陷;二类缺陷是指设备参数已超标,但仍可继续监视运行,需要制定技术方案,结合大、小修或临时停止主设备运行才能消除的设备缺陷;三类缺陷是指在不停止主设备运行、不影响机组或全厂出力的情况下,通过设备倒换、系统隔绝即可消除的设备缺陷。

3.缺陷管理要求

设备缺陷一旦发生,应采取各种手段尽快发现并尽快处理,以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投入使用。为了实现“零缺陷”的管理要求,作为抽水蓄能电站设备缺陷管理的主体,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缺陷处理快速响应机制,对缺陷的发生、发现、分析、处理、验收等各环节进行闭环管理。

抽水蓄能电站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应按部门和人员的岗位分工,明确职责与要求,加强缺陷的跟踪检查与处理。

(1)运行值班人员的管理职责(www.xing528.com)

1)熟悉了解本岗位管辖范围内全部设备缺陷。

2)对于随时可能发生威胁设备安全运行的甲级设备缺陷,在设备缺陷未消除前应加强检查监督,做好事故预想及应急措施,确保在缺陷消除以前不发生或不扩大事故。

3)按规定要求对运行和备用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及时发现设备缺陷。

4)对发现的设备缺陷及时在相关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详细登记,并及时通知检修维护人员进行处理。

5)为检修人员消除设备缺陷创造工作条件。在本职范围可以停用、停机、停电处理的设备缺陷应及时通知检修处理。

6)在缺陷处理时,为检修人员做好相关的配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

7)对已消除的设备缺陷,在收回工作票时应进行设备检查和验收。

(2)运行值长的管理职责

1)全面了解甲、乙级设备缺陷的处理情况,组织有关人员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技术分析。在设备缺陷完全消除以前,应向有关人员布置必要的安全措施和运行注意事项。

2)根据设备缺陷发生的部位、严重程度及对设备运行的影响后果,按轻、重、缓、急的不同要求,及时申请和调整设备运行方式与运行计划,做好缺陷处理的安全隔离措施。

3)认真做好设备运行分析工作,对设备上的各种异常(异音、异味、异形、异常趋势等)情况和各类缺陷进行总结分析,及时采取的有效措施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4)发生重大设备事故时,严格按公司有关事故处理的预案进行事故处理,负责现场指挥和协调,动员一切力量进行事故抢修或抢救,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检修维护人员的管理职责

1)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和定检工作。

2)发现设备缺陷或异常情况,及时向运行值班人员汇报,以便采取必要妥善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设备损坏或事故扩大。

3)组织力量对发生的各类缺陷进行处理。

4)缺陷处理完毕,工作负责人应与运行人员共同检查设备状态,交代缺陷处理情况、试验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5)做好缺陷原因分析,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跟踪观察以检查消缺处理的效果。

(4)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职责

1)掌握本职所辖范围内的设备缺陷,认真审核运行、检修提出的缺陷处理方案和施工措施。

2)对重大或频繁性的缺陷组织专题分析,拟定相应的处理方案或建议。

3)组织重大或重要缺陷处理结果的验收。

4)对长期存在且较难消除的缺陷应长期跟踪观察,提出设备运行分析意见或建议。

5)定期组织开展设备健康状况分析,对潜在威胁安全运行的设备缺陷应及时列出专题,组织技术力量攻关,制定消缺处理方案、技术措施和反事故措施。

6)组织制定和完善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