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塞佩·德·桑蒂斯的新现实主义电影作品

朱塞佩·德·桑蒂斯的新现实主义电影作品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许多方面来看,朱塞佩·德·桑蒂斯的职业生涯都像要成为一名战后意大利电影导演的必读步骤清单。

朱塞佩·德·桑蒂斯的新现实主义电影作品

朱塞佩·德·桑蒂斯 GIUSEPPE DE SANTIS

代表作

Oggi è un altro giorno 1995(Today and Another Day)

Un apprezzato professionista di sicuro avvenire 1971

Italiani brava gente 1965(Attack and Retreat)

La garçonnière 1960

La strada lunga un anno 1958(The Year Long Road)

Uom ini e lupi 1956(Men and Wolves)

Giorni d’amore 1954(Days of Love)

Un marito per Anna Zaccheo 1953(A Husband for Anna)

Roma ore 11 1952(Rome 11:00)(www.xing528.com)

Non c’è pace tra gliulivi 1950(Under the Olive Tree)

Riso amaro 1949(Bitter Rice)

Caccia tragica 1947(The Tragic Hunt)

“一首歌颂工人和农民的诗。”

——戛纳电影节对《粒粒皆辛苦》的评价

生平:1917年2月11日出生于意大利拉丁姆丰迪,1997年逝世于意大利罗马

导演风格:意大利导演,因战后新现实主义电影而闻名,对生活严峻有自己的社会评价并且基于这些观念拍摄了一些轰动的情节剧。

在许多方面来看,朱塞佩·德·桑蒂斯的职业生涯都像要成为一名战后意大利电影导演的必读步骤清单。在罗马大学学习文学哲学后,他成为一个短篇小说作家,然后是《电影》杂志的评论家,在这里,从30年代晚期至40年代早期,他满腔热情地着手批判电影习作,并提倡了一种电影风格,这种风格随后成为了新现实主义。

在罗马电影实验中心停顿一段时间后,他担任了卢奇诺·维斯康蒂(Luchino Visconti)在拍摄《沉沦》(Ossessione,1943)时的助理导演。他也开始写剧本。他自编自导的《粒粒皆辛苦》(Riso amaro,1949),是一部记录了波河河谷稻田工人残酷生活的电影,这也是他最知名的电影。《粒粒皆辛苦》里的社会批判意识(同时还有女演员西尔瓦娜·曼加诺[Silvana Mangano]着热裤的众多过火镜头)让它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和最佳电影故事提名。他的首部电影《《悲惨的追逐》(Caccia tragica,1947)与后来的《罗马11时》(Roma ore 11,1952),是德·桑蒂斯所有作品的缩微模型,同样描绘了意大利农村和城市工人阶级严酷的生活。他的作品通常被视为对社会正义慷慨激昂的呼吁,虽然他同时被指责意识形态立场混乱并有追求轰动效应的倾向。在试图改变自己的电影模式,以适应50年代更加私密的剧情电影趋势后,新现实主义在意大利的逐步消散对德·桑蒂斯产生了很大影响。尽管《安娜的丈夫》(Un marito per Anna Zaccheo,1953)非常感人,《进攻与撤退》(Italiani brava gente,1965)也对意大利在苏联进行的灾难性军事行动做了有趣评价,他却再也达不到他早期新现实主义时期的高峰。RH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