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背叛或成淘汰命运

背叛或成淘汰命运

时间:2023-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什么有时候不背叛就会被淘汰一味的忠诚于对方的背叛,实际是纵然了对方,并且破坏了积极进取的秩序。最终只能导致双方都被淘汰。合适的做法是适时以背叛来应对背叛,以获得良好的博弈环境而实现共存共赢。无论对方做出什么样的策略选择,背叛对方,都能够让自己获得收益,那么必然要选择背叛这一道路。投弹手尤塞瑞安不想成为胜利前夕最后一批牺牲者,千方百计逃避执行任务。

背叛或成淘汰命运

为什么有时候不背叛就会被淘汰

一味的忠诚于对方的背叛,实际是纵然了对方,并且破坏了积极进取的秩序。最终只能导致双方都被淘汰。合适的做法是适时以背叛来应对背叛,以获得良好的博弈环境而实现共存共赢。

在明代宋濂的《宋文宪公全集》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玉戭生和三乌丛臣是朋友。玉戭生说:“我辈应该自我激励,他日入朝为官,对于趋炎附势之事绝不涉足。”三乌丛臣说:“这是我痛恨得咬牙切齿的行为,我们干吗不对神起个誓?”玉戭生很高兴,二人就敌血盟誓道:“二人同心,不徇私利,不为权位所诱,不趋附奸邪献媚的人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准则。如有违背此盟誓,请神明惩罚他。”

没多久,他们一起到晋国为官。当时赵宣子在晋王眼前很得宠,各大夫每天奔走于他家。玉戭生重申以前的誓言,三乌丛臣说:“说过的话犹在耳畔,怎么敢忘记啊!”但三乌丛臣反悔当初的誓言,又怕玉戭生知道他反悔。于是在一个大清早,鸡刚一报晓,他就前去拜望赵宣子。进得门来,他忽然看到正屋前东边的走廊有个人坐在那里。他走上前去举起灯来一照,那个人原来是玉戭生。

人们对某种权力表现得忠诚服从,实际上并非兴趣使然,而是人们服从一种被选择的纳什均衡。因为在人们的预期中,往往先假定别人绝对会服从,这样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只能选择服从。(www.xing528.com)

在面临有权势的上司时,面临的选择有以下几个:选择A--不巴结,落选;选择B--巴结,落选;选择C--巴结,升官。在这些选择里面,如果选择巴结上司会有升官的机会,而其他人也面对同样的局面。假定两个人竞争一个官职,对于玉戭生来说,只要他选择了巴结,而如果三乌丛臣选择不巴结,职位自然属于玉戭生;即使三乌丛臣也选择巴结,就需要一个附加的条件--他巴结得比玉戴生更到位,这样才能得到仅有的一个位置。

所以,在这一博弈过程中,无论三乌丛臣做出什么选择,玉戭生只要自己拼命巴结,就会有机会升官,这是遵循我们上面所说的原则的。权力的影响力以及领导的尊严便是这样形成的,人事腐败也是这样产生的。

在这个过程中,利害计算在每一个参与者那里都是超越一切价值与信念的。我们仅就上面故事中两个人的关系来看,可以看出故事中包含的“囚徒定律”基本精神--背叛。无论对方做出什么样的策略选择,背叛对方(同时也是背叛自己曾经发过的誓言),都能够让自己获得收益,那么必然要选择背叛这一道路。

这个故事中,玉戭生和三乌丛臣的思维方式,像极了约瑟夫·海勒的小说 《第22条军规》中的尤塞瑞安。小说中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在望,可是为了给自己捞取功劳,一个飞行大队的指挥官没完没了地提高下属的任务定额,弄得人心惶惶。投弹手尤塞瑞安不想成为胜利前夕最后一批牺牲者,千方百计逃避执行任务。指挥官质问他:“可是,假如所有士兵都这么想呢?”尤塞瑞安答道:“那我若是不这么想岂不就成了一个大傻瓜?”

在这种思维里面,实际上揭示了一个形成囚徒困境的机制--担心自己成为傻瓜。而了解这种机制恰恰可以提供减少自己在“囚徒困境”中损失的 策略--处于囚徒困境的时候,没有什么十全十美的好办法能让自己从困境中逃脱,同时又能获得利益,只能尽量做到自己不受侵害,正是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