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约翰·F.肯尼迪遇刺:改变世界的100天

约翰·F.肯尼迪遇刺:改变世界的100天

时间:2023-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61年1月20日,肯尼迪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当时44岁的肯尼迪成为了美国第35届总统。1963年11月20日,肯尼迪按照既定计划,开始动身访问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在后来的肯尼迪遇刺案调查中,凶手被证实是教科书仓库大楼的仓管员,这点足以说明凶手有机会更有充足的时间对埃尔姆大街进行侦察。后来,新任总统约翰逊委任最高法院院长沃伦为组长,组建一个专门针对肯尼迪遇刺案的调查组。

约翰·F.肯尼迪遇刺:改变世界的100天

美国总统史上,有一位年轻有为的传奇人物,他就是约翰·F.肯尼迪,在所有总统中,他是唯一信奉天主教的,他倡导和平自由,同时,他也是唯一一位获得普利策传记文学奖的总统。

1961年1月20日,肯尼迪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当时44岁的肯尼迪成为了美国第35届总统。在他任职期间,美国遭遇了很多近乎灾难的国际纷争,肯尼迪不负众望。在处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肯尼迪的睿智、冷静,还有他的信仰,使他挽救了美国,甚至是挽救了全世界。但这位至今仍受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在任职期间却惨遭不幸,他已经是美国第四位在任职期间被刺杀的总统。人们不禁要问,美国总统的命运难道总这么坎坷?

1963年11月20日,肯尼迪按照既定计划,开始动身访问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历史证明,这个决定并不明智。

当肯尼迪的妻子杰奎琳知晓丈夫的决定时,她比别人更担忧。当时所有人都知道,得州发生过公然反对肯尼迪的示威活动,更有政府官员曾在达拉斯遭受右翼分子的威胁。反对肯尼迪此行的亲信也提出了最坏的可能性,当时前往达拉斯难保肯尼迪会安全离开,但达拉斯警察局表示,总统此行绝对安全,他们已经在全市严格落实了安防工作,绝不会允许危险分子渗入。

肯尼迪很能理解众人的担心,但他更清楚,越是反对他的地方,他越要前往,他要试图让民众理智地认识和接受他,但那些极端分子根本没有给他任何解释的机会,也永远不会有了。

11月22日,达拉斯市民知晓总统即将到来,大多数都涌上街头,举行欢迎仪式,其余都没有太大变化,但这一天过后,一切就变得太多。

那天,达拉斯刚落完细雨,路面有些潮湿。当总统专机降落在拉菲尔德机场时,天已经放晴,这或许也算是一种别致的欢迎方式吧!

在总统的行程安排中,肯尼迪乘坐林肯大陆豪华敞篷车,先穿过达拉斯中心街区,向达拉斯市民招手示意,然后到达达拉斯贸易博览会发表总统演说,目的是要为来年的民主党竞选筹集捐款,同时也为自己的连任奠定群众基础。这一切必须得在特工和警察的陪同下进行,而且林肯车须安装防弹玻璃,如果真是这样,凶手或许不会得逞,肯尼迪也能活过那天。然而不知是凶手事先知道,还是误打误撞赶上了时机,那天,安装防弹玻璃这道程序被取消了。

肯尼迪考虑到必须在市民心中留有更深更真实的印象,让达拉斯民众记住他总统的微笑,记住第一夫人杰奎琳的风采,肯尼迪坚持不安装防弹玻璃。他的这一决定表示对达拉斯市民的信任,同时也是出于对安保人员的信任。就是这个细节,最终让肯尼迪丧命达拉斯。

敞篷林肯车载着肯尼迪和杰奎琳缓缓行驶,当时车上还有得州州长康纳利和他的夫人娜莉以及司机和一名特工。

没多久,林肯车便进入市中心,道路两侧大多是真心欢迎的人,但也有举旗示威的,甚至有人冲上前挡住车道,不管这些人和凶手是不是一伙的,至少这些偏激行为都在可控制范围内,而这些人也无从去追究。

历史性的悲剧是发生达拉斯的埃尔姆大街上——这条大街路况不同于其余街道,行刺前,凶手应该已经对这里进行了侦察。在后来的肯尼迪遇刺案调查中,凶手被证实是教科书仓库大楼的仓管员,这点足以说明凶手有机会更有充足的时间对埃尔姆大街进行侦察。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教科书仓库大楼就位于埃尔姆大街一侧,凶手可以从大楼的角度向下俯瞰,由于埃尔姆大街两侧的树木矮小,所以街道的一部分在视野中一览无余,毫无遮挡。(www.xing528.com)

当林肯车驶进埃尔姆大街的时候,这支小车队便清晰地暴露在凶手的视野中,凶手第一时间举起那把邪恶之枪,顺着他的眼睛和准心看过去,便是肯尼迪的头部。凶手并没有立即开枪,他在等待一个最佳时机——一枪毙命。

“砰!”

一声枪响压住了所有的欢呼声,人们第一想到的便是总统,此时肯尼迪的喉咙已经被鲜血染红,那些拥戴肯尼迪的男女老少都惊呆了,这一刻他们除了呼喊上帝之外,想不出还能说什么。

杰奎琳刚想抱住丈夫,她或许想过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丈夫,但凶手还是快了一拍,结束肯尼迪生命的第二颗子弹正中肯尼迪的后脑勺,汽车座椅和其他人身上瞬间被溅满鲜血和脑浆。

凶手虽然只想杀害肯尼迪,但他可不能保证车上其他人员会幸免于难,康纳利就是不幸的一个——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肺部,但最终他被抢救了过来。

听到第一声枪响,林肯车上的特工希尔本能地保护总统,但他没能来得及阻止。肯尼迪中枪的同时,司机的第一反应便是加速,逃离这里,并以最快速度将总统送往最近的医院——帕克兰纪念医院。

从第一声枪响到林肯车的加速,整个过程就是一瞬间,逃离过程中,特工希尔始终用身体护住总统,杰奎琳则紧紧搂住丈夫,但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几分钟后,林肯车便到达医院,当抢救护士和医生看到这一切时,他们第一反应是抢救伤者性命,但他们很快意识到他们要抢救的是总统,那么挽救的就不只是性命,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但在采取了所有必要的救治措施后,医生只能无奈宣布:总统已经死亡!其实,他们知道,总统在到达医院之前就已经死亡了,只是希望会出现奇迹,但耶稣还是带走了肯尼迪——这个上帝宠爱的教徒。

在警方描述中,总统中枪的同时,周围警察便第一时间进行封锁和搜查,在教科书仓库大楼六层发现一把意大利产卡尔卡诺M91/38手动步枪,子弹和弹道都证明这就是那把邪恶之枪,但发现枪的时候,凶手已经逃离现场,后来才在一家电影院将其抓获。

经警方调查,这名男子名叫李·哈维·奥斯瓦尔德,所有的证据都能证明:奥斯瓦尔德就是凶手!但他在接受警方审讯时却直接否认自己的凶手身份,并且强调自己只是一只替罪羊,是一个容易受骗的人。被抓捕后的第二天,奥斯瓦尔德被人击杀身亡,导致案件变得越来越复杂。

后来,新任总统约翰逊委任最高法院院长沃伦为组长,组建一个专门针对肯尼迪遇刺案的调查组。经过一年的调查,沃伦递交了调查报告,也就是著名的《沃伦报告》,报告中指出:肯尼迪一案实属奥斯瓦尔德一人所为。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所有人认同,大多数人坚信,肯尼迪遇刺案另有隐情,各类专家都对此进行了推测,说法层出不穷。

至今,这件案子仍是一个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