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非甾体类抗炎药削弱疫苗效力

非甾体类抗炎药削弱疫苗效力

时间:2023-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发现,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可能削弱疫苗的效力,因为它的应用使抗体的产生,特别是在老年人身上抗体的产生受到了干扰,这就帮助我们解释了有些人使用疫苗后效果不好的原因。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环氧化酶-2选择性抑制药减弱疫苗效用的现象,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更明显。

非甾体类抗炎药削弱疫苗效力

疫苗的一般情况

纵观医学历史,对人的生命健康贡献最大的莫过于疫苗和抗生素两项了。在抗生素被滥用的今天,疫苗就变得更为重要,何况对有些疾病如狂犬病,抗生素根本无效,最终解决全要依靠疫苗的预防作用,因而如何发挥出疫苗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可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免疫药品。疫苗能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可以在不受明显伤害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保护性反应。当人体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其免疫系统便会依照原有的记忆,产生出许多物质,特别是抗体,起到阻止病原菌伤害机体的作用。

进行过疫苗接种的人,差不多都经历过程度不一的发热和全身关节疼痛等,表现的过程就像是得了感冒一样,为此常常免不了要用止痛退热的药物。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如果有影响,应当是什么样的影响,医生也说不清,因为此前并没有明确的答案。2006年12月来自《免疫学杂志》(TheJournalofImmunology)的报道第一次在国际上回答了这一问题,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新发现了什么

研究人员通过对接受新疫苗志愿者血液标本的分析,以及对能引起子宫颈癌的乳头状瘤病毒新疫苗的早期临床观察发现:一些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也可同免疫系统发生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注射流感和其他类型疫苗的效果。

已知环氧化酶-2减弱了人体对乳头状病毒样粒子1的抗体产生能力,并且同肿瘤的发生、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在以人体乳头状病毒成分接种动物的研究中发现,环氧化酶-2缺乏鼠体内产生的可用于中和关键性病毒的抗体数量,要较环氧化酶-2含量正常鼠少50%~70%。由此足以见得在癌症防治中,病人的免疫功能状态是举足轻重的。

B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也叫B细胞,它能起到产生抗体的作用,在对抗外来疾病的时候,它同时还有免疫性的记忆作用。B细胞的环氧化酶表达率很高,后者除了产生过度会引起发热和疼痛外,其本身并无坏处,但如果为了减轻疼痛和发热,用药物阻断了环氧化酶-2时,该药物同时也降低了B细胞的抗体制造能力。(www.xing528.com)

在接种过具有抗子宫颈癌作用的人乳头状病毒-16疫苗者的血液中,观察到了B细胞的激活和抗体产生情况,结果同所预期的完全一样;但在先用环氧化酶抑制药处理过的B细胞的血液中,则可看到细胞抗体产生能力发生了明显的下降。

新发现的价值在哪里

多年来,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老年人对流行性感冒疫苗等一些常用疫苗的反应减弱。估计有50%~70%的美国人将非甾体类抗炎药用于止痛和减轻炎症反应,所以这是一个重要发现,说明老年人也常常使用环氧化酶抑制药,甚至可能是用得最多的一群人。

研究发现,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可能削弱疫苗的效力,因为它的应用使抗体的产生,特别是在老年人身上抗体的产生受到了干扰,这就帮助我们解释了有些人使用疫苗后效果不好的原因。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环氧化酶-2选择性抑制药减弱疫苗效用的现象,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更明显。学者们相信,在免疫系统功能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剂量和频度作出适当的调整或限制。

结语

接种疫苗可使人体对传染性疾病产生体液免疫,获得对传染性疾病的防御功能。但是,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环氧化酶-2选择性抑制药,可能损坏人体对接种疫苗的正常反应,特别是在免疫功能不健全,如老年人、艾滋病或癌症病人身上,这一点表现得就更为突出,因此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并要有相应的对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