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黄帝内经》揭示脾胃病证秘密

《黄帝内经》揭示脾胃病证秘密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最早提出胃痛的病名及伴随的症状。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认为,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顺。最早对胃痛的病变部位进行了准确的描述。以上两条提出了寒邪侵入人体是引起胃痛的原因之一。

《黄帝内经》揭示脾胃病证秘密

一、《黄帝内经》关于胃痛的病名、部位、疼痛特点及致病原因

1.《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怏然如衰。”

这是最早提出胃痛的病名及伴随的症状。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认为,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顺。若胃失通降,不仅可以影响食欲,而且可因食物在胃肠的停滞,发生口臭、脘腹胀满甚则疼痛,以及大便秘结等症状。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浊气在上,则生鬬胀。”若胃气失于通降,进而形成胃气上逆,则可出现嗳气酸腐、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2.《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病者,腹 胀,胃 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

最早对胃痛的病变部位进行了准确的描述。

3.《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4.《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阳之胜,凝溧且至,非时水冰……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www.xing528.com)

以上两条提出了寒邪侵入人体是引起胃痛的原因之一。若外感寒邪,脘腹受凉,寒邪内客于胃;或饮食生冷,损伤脾胃,运化失职而寒邪停留。因寒邪凝结,阻滞气机,故收引作痛。其痛多暴作,疼痛剧烈而拒按,并有喜暖恶凉,苔白,脉弦紧等特点。受寒深则寒凝加重,故其痛也增;得热寒散,其痛可缓。

5.《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最早论述了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是导致胃痛的一个常见原因之一。若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或食物生硬难化,超过了机体的消化能力,停积于胃脘,可损伤脾胃。胃伤则胃气壅滞,脾伤则脾运失职。故食滞胃脘,阻滞气机而胃脘部胀痛拒按,胃气上逆而为嗳腐、呕恶;进食则积增而痛著,吐后积减则痛缓。

6.《素问·至真要大论》:“湿淫所胜……民病饮积心痛。”

7.《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土郁之发……故民病心腹胀,肠鸣而数为后,甚则心痛,胁 ,呕吐霍乱,饮发注下,蘟肿身重。”

以上两条最早和较全面地概括了痰湿所致的胃痛腹胀之证,也是胃脘痛的常见证型之一。本证多因嗜饮酒浆,暴饮湿盛,伤及脾胃;或居处卑湿,或冒雨涉水,或天时湿盛,致水湿中阻而致胃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