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对两性关系的重要性

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对两性关系的重要性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请注意我没有使用“两性之间”的说法,因为我的观点是,两性之间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人内在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对此荣格派给予了极为清晰的心理学解释,同时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两性之间的对抗主要是个人内部(他或她)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之间的无意识争斗的一种投射。两性之间的和谐,依赖于个人内部的和谐。

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对两性关系的重要性

个人内部的沟通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在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中显得尤为清晰。请注意我没有使用“两性之间”的说法,因为我的观点是,两性之间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人内在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

我能想到的最极端的例子是男性妄想狂患者,这样的人经常有发生被动同性关系的渴望,简而言之,就是有被强壮的男性鸡奸和伤害的愿望。这种冲动对其而言是极为可僧和无法接受的,所以他试图压抑它。他使用的一个主要方法(投射法)是帮助他否认自己的渴望,并将这一渴望从自身分裂出去,与此同时让自己思考、谈论并专注于有吸引力的其他主题。是别人想要强奸他,而不是他希望被强奸。在这些患者中有一种疑心症,并以一种最明显、最可怜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他们不会让任何人站在他们身后,他们总是保持背靠墙的姿势,等等。

这并不像听起来那么疯狂。纵观历史,男人总是把女人当作祸水,因为男人总是受到女人的诱惑。当男人爱上一个女人时,他会变得温柔体贴,无私而文质彬彬。如果他们所处的文化正好将此当作非男性化特征,他们就会因此怨恨女人,因为女人使他们变得软弱(去雄),于是他们发明了参孙和大利拉的神话来证明女人是多么可怕。他们传达恶意。他们谴责镜子,因为它有映射作用。

女人,特别是“进步的”和受过教育的美国女人,经常与她们内心深处的依赖、被动和顺从的倾向作战(因为这种潜意识对她们意味着一种自我或人格的放弃)。于是,这样的女人很容易将男人看成有统治欲的人和强奸者,并按照这种方式对待他们,经常驾驭他们。

因为这样的原因,以及其他一些原因,男人和女人在多数文化、多数时代中,都是彼此误解的,没有真正善待对方。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他们之间的沟通始终很糟糕。通常是一个性别统治另一个性别。有时他们也设法相处,就是将女人的世界从男人的世界中分离出去,运用男性和女性特征相距甚远、无法重叠的理念,将二者进行彻底分工。这样的做法能得到某种方式的和平,但肯定不会存在友谊和相互理解。关于改善两性之间的相互理解,心理学家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呢?对此荣格派给予了极为清晰的心理学解释,同时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两性之间的对抗主要是个人内部(他或她)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之间的无意识争斗的一种投射。两性之间的和谐,依赖于个人内部的和谐。(www.xing528.com)

如果一个男人,在与他内在的、自己和所在文化认定的所有女性本质做斗争,他就会和外部世界中这些相同本质斗争,特别是他所处的文化价值观是男性优于女性的情况下,而通常情况正是如此。如果认为女性本质是情感丰富,缺乏逻辑感,有依赖性,热爱色彩,对儿童充满柔情,他就会害怕自己身上存在的这些本质,并与之宣战,还试图做一个与此相反的人。在外部世界,他也会与这些本质做斗争,拒绝它们,把它们贬斥为女人特性。男同性恋者在引诱或搭讪别人时,经常会惨遭他想接近的男子的毒打,这很有可能是缘于男子被他们引诱而产生的恐惧感。这一结论得到了事实强有力的支持,即毒打往往发生在同性行为之后。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极端的二歧化、非此即彼、亚里士多德式的思维方式,而对于戈尔茨坦、阿德勒、科日布斯基等人来说这是极为危险的。对于相同问题,我的心理学说法是:“二歧化意味着病态,病态意味着二歧化。”如果这个男人认为你要么是个男人、纯男人,要么是个女人、除了女人什么也不是,那么他注定要和自己作战,并永远疏远女人。他能够理解心理学的“两性现象”到何种程度,并逐渐认识到非此即彼定义的武断性和二歧化思维方式的自然致病过程,他就能在何种程度上发现并理解差异是能够彼此融合、相互结构化的,并不需要彼此排斥、相互对立,他也就能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能够接受并喜爱自己内心的“女性气质”(如荣格所称的“灵性”)。如果他能与他内心的女性气质和谐相处,他就能与外部世界的女性和谐相处,能更好地理解她们,减少对她们的矛盾心情,甚至更欣赏她们,因为他意识到,与他自身软弱的盗版女性形式相比,她们的女性本质要优越得多。与一个让你惧怕、僧恨并深感神秘的敌人相比,你当然能够更好地与你尊敬和理解的朋友进行沟通。要想和外部世界的某一部分交朋友,就要先和你内心世界的那部分交朋友。

在这里我并不是暗示一个过程必然在另一个过程之前。这两个过程是同步的,当然也可以有另外一种开始,即接受外部世界的某个事物有助于接受内心中的相同事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