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这样说话办事最受欢迎:呼唤角色心理的说服术

这样说话办事最受欢迎:呼唤角色心理的说服术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呼唤角色心理的说服术在人类社会生活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要说服这些人,就应该极力唤醒他们的角色心理意识,使之醒悟,认识到自己的过失,自觉改正错误。很显然,他缺乏教师这个角色应有的心理意识。护士小姐对他说:“哟,男孩子还怕痛!”经过这一点拨,七岁的男孩就懂得了“男孩子”这个角色意味着勇敢坚强。总之,唤醒对方角色心理意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说服术。

这样说话办事最受欢迎:呼唤角色心理的说服术

呼唤角色心理的说服术

人类社会生活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当人进入角色、角色转换或被赋予某种新角色时,总是产生相应的角色心理意识。例如:一个男士在儿子面前他是父亲,在父亲面前他又是儿子,对妻子而言他又是丈夫,对岳父母而言他又是女婿。在单位,在上级面前他是下级,在下级面前他又是上级,对同级来讲他又是同事。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他就应该产生不同的角色心理意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在进入角色、角色转换或被赋予某种新角色时,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进行及时调整,仍然我行我素,这样就容易导致谬误的发生。要说服这些人,就应该极力唤醒他们的角色心理意识,使之醒悟,认识到自己的过失,自觉改正错误。

下面介绍四种常用的唤醒对方角色心理意识的说服术。

1.循循善诱的劝导

小黄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他不满某些社会现象,爱发牢骚,甚至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也甩开教学内容,大发其牢骚。很显然,他缺乏教师这个角色应有的心理意识。校长了解这种情况后,与他进行了一次诚恳的交谈。校长说:“你对某些社会不良风气反感,对教师经济待遇低不满,这是可以理解的。心中有气,尽管对我发吧,但是请你千万不能在课堂上发牢骚,因为咱们当教师的,‘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少年儿童的心灵本是纯真幼稚的,他们对有些事缺乏完全的了解和认识,你与其发牢骚,何不把那份精力用来给学生讲讲如何振兴祖国才是新一代的责任呢?这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听了校长这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小黄认识到当教师确实不能随意把这种牢骚满腹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来,不然,对学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听说他在课堂上发牢骚了。

2.切中要害的点拨(www.xing528.com)

七岁男孩小刚,看病时不愿打针。护士小姐对他说:“哟,男孩子还怕痛!”经过这一点拨,七岁的男孩就懂得了“男孩子”这个角色意味着勇敢坚强。护士小姐这一说,他感到不好意思,激发出潜意识的角色心理意识,便勇敢地接受注射了。再如,许多教师、家长对那种有些“野小子”气的女生,总是用“女孩子应该温柔含蓄、文静大方”之类的话,加以点拨,唤醒她们作为“女孩子”的角色心理意识。

3.旁敲侧击的暗示

在社会生活中,有些人一时忘记了自己充当的某种角色,使言行出现了偏差。要说服这类人,可以用旁敲侧击的暗示手法,来唤醒他们的角色心理意识,使之翻然猛醒。例如:在一辆公共汽车上,乘务员关车门时夹住了乘客,但自己还不认账。这时一青年打抱不平,对乘务员说:“你是干什么吃的!不爱干,回家抱孩子去!”乘务员嘴像刀子,两人吵了起来。这时,车上有位老工人看看青年胸前的厂徽,想起了什么,挤了过去,拍拍青年的肩膀说:“小丁,你当机修大王还不够,还想当个吵架大王吗?”青年说:“师傅,我可不认识你呀!”“我认识你,上次我去你们厂,你站在门口的光荣榜前欢迎我,那特大照片可神气呢!”小伙子一下红了脸。老工人说:“以后可不要再吵架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嘛。”一场纠纷就这样平息了。老工人的劝架,没有正面去说理,而是用旁敲侧击的办法,以小青年光荣榜上的历史暗示他,唤醒他作为一个劳动模范的角色心理意识,在无意识中为他提供了一种行为准则。

总之,唤醒对方角色心理意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说服术。它是从角色心理学的角度激发了对方潜意识中的“良知”,促进其在进入角色、角色转换或被赋予某种角色时,尽快产生与之相应的角色心理意识,以适应新的角色要求,使社会生活更和谐、更有序。这种独特的攻心说服术,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