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红与黑》: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揭示

《红与黑》: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揭示

时间:2024-0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小说人物性格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紧密相连,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红与黑》主要描写了三个典型的环境:唯利是图成风的维里埃城、阴森的贝沿松神学院以及巴黎的德·拉莫尔侯爵府。在揭示人物心灵轨迹的同时,对造成人物异化的社会进行最大限度的暴露和批判。总之,细腻的心理分析和强烈的社会批判在《红与黑》中得到了高度的结合,而这种结合得益于司汤达对人物性格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洞察。

《红与黑》: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揭示

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Le Rouge et le Noir, 1830)讲述了复辟王朝时期平民青年于连个人奋斗的故事。小说通过于连的生活经历,真实而准确地再现了19世纪20年代的法国社会风貌和政治形势。于连强烈的自卑与自尊,既促使他力争上游,又把他带上死亡之路。司汤达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典型的材料,通过塑造典型,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小说人物性格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紧密相连,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于连是一个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他追求幸福,认为这是“一切人的自然本能”。他虽然表面上长得十分柔弱,但是“心里竟藏着宁可死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的不可动摇的决心”。在他的心灵深处,蛰伏着强烈的平民意识;面对贵族的趾高气扬,他不但抵触,而且报以蔑视。他在争取个人幸福的过程中,采用了虚伪的手段。他曾经坦言:“虚伪是我争取面包的唯一手段。”不过,他的虚伪是环境使然。他与之抗争的贵族老爷们个个虚伪,他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虚伪是那个时代的风气,于连深受其害,应在情理之中。此外,于连还有超越自身环境的特点。如一些评论家所说,他并没有将虚伪的手段保持到底,相反,他越到后来越是放弃了这种手段;本来他可以发表一篇假惺惺的讲话,借此逃过一劫,但是他选择了放弃虚伪,舍生就死。

一言以蔽之,虚伪成风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于连的虚伪性格;当他放弃了虚伪,也就放弃了维系自身生存的社会土壤。在他那个社会,不虚伪,惟等死。

《红与黑》主要描写了三个典型的环境:唯利是图成风的维里埃城、阴森的贝沿松神学院以及巴黎的德·拉莫尔侯爵府。这三个地方基本上概括了当时的法国风貌。维里埃城是外省城市的写照,它虽然地处偏僻的山区,但是未能免遭工业化浪潮的冲击——随着工业的兴起,唯利是图成了人们的行为准则。贝沿松神学院简直就是一座大监狱,在那里青年人受到严密监视。神父和学生都互相倾轧,虚伪作假的风气笼罩着一切。巴黎的德·拉莫尔侯爵府是法国上层社会的缩影,它外表辉煌,却掩盖不住颓势:纸醉金迷的生活掏空了青年贵族们的灵魂。(www.xing528.com)

在司汤达的笔下,无论是世俗的花花世界,还是宗教“圣地”,都充斥着阴谋和伪善,这就暗示了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有其形成的背景和根基。德·拉莫尔侯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为了破坏于连跟自己女儿的结合,先用小恩小惠稳住于连,暗地里搜寻能置后者于死地的把柄;他的虚伪很讨厌,更讨厌的则是催生虚伪的社会环境。作者借书中人物性格的丑陋或缺陷,间接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这种批判往往鞭辟入里,因为作者擅长细腻地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分析他们情感与欲望的细微变化,使读者得以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揭示人物心灵轨迹的同时,对造成人物异化的社会进行最大限度的暴露和批判。总之,细腻的心理分析和强烈的社会批判在《红与黑》中得到了高度的结合,而这种结合得益于司汤达对人物性格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洞察。

在欧洲文学史上,很少有作品在揭示上述关系方面比《红与黑》更洞烛幽微,因而它常被誉为欧洲现实主义作品的杰出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