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法国历史:共和制最终确立

法国历史:共和制最终确立

时间:2024-0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保皇党与共和派针对实施君主制还是共和制的问题发生了分歧,几乎趋于政变。而民主共和是民心所向、时代的必然趋势,经过几番波折,共和制终于在法国得以确立。这项修正案表意模糊不清,没有明确宣布建立共和制政体,因此被戏称为“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共和国的确立1877年5月16日,麦克马洪致信西蒙,责备他纵容共和派和在众议院面前的软弱无能。至此,整个政府部门已尽数被共和派掌握,共和国最终在法国得到了名副其实的确立。

法国历史:共和制最终确立

时间

1879年1月

人物

梯也尔

西蒙

麦克马洪

巴黎公社失败后,梯也尔政府迁回巴黎。解决了“外患”,其内部却仍是矛盾重重。保皇党与共和派针对实施君主制还是共和制的问题发生了分歧,几乎趋于政变。而民主共和是民心所向、时代的必然趋势,经过几番波折,共和制终于在法国得以确立。

“救星”下台

梯也尔是镇压巴黎公社的刽子手,但是在君主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看来,他却是带来和平奇迹的“救星”。在一片歌功颂德中,梯也尔登上了共和国总统的宝座。

梯也尔是一个颇有才干的人,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较为深入人心的举措。他发行公债,筹得大量资金提前支付了赔款,从而使普军提前18个月撤出法国领土。同时,他还在整顿军队、改组国家机构、恢复经济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作用。

但当梯也尔的声誉达到顶点时,他和君主派的矛盾也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自从七月王朝倒台后,身为王朝重臣的梯也尔见风使舵,看到共和制对他有更大的好处,便极力鼓吹共和制。这让君主派很不满,他们将梯也尔视为了眼中钉,恨不得拔之而后快。法国付清赔款后,他们认为梯也尔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于是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1873年5月24日,控制了议会的君主派把梯也尔弄下台。梯也尔愤愤不平,但也无可奈何。当晚,倾向君主派的麦克马洪元帅宣誓就任总统。(www.xing528.com)

路易·阿道夫·梯也尔(1797~1877),法国政治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

旗帜颜色之争

君主派有两个系别,分别是以路易·菲利普孙子巴黎伯爵为首的奥尔良派和查理十世之孙尚博尔伯爵为首的正统派。为了顺利实现复辟,两派打算联手。起初,双方的谈判还比较顺利,协商后决定一旦恢复君主制,先由年长的尚博尔伯爵登基,待他去世后由巴黎伯爵继位。然而没过多久,事态急转直下,尚博尔伯爵突然宣布不会放弃“亨利四世的旗帜”。所谓“亨利四世的旗帜”指的是象征波旁王室的白旗。而巴黎伯爵坚决主张使用三色旗。因为旗子的颜色问题,两派的和解搁浅了,这让当时许多君主派人士捶胸顿足。

正当君主派内部矛盾重重之际,共和派的影响却逐渐扩大。同时,此前被两派忽略的波拿巴派也已兴起。拿破仑三世当时虽然已死,但是其独子已成年,波拿巴派打出“皇太子”这张牌,意图复辟帝国。波拿巴派的坐大之势,对君主派和共和派产生了威胁。利益权衡之后,两派携手合作,试图遏制波拿巴派的势头。

“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

1875年1月30日,确认共和制为正式政体的宪法修正案在议会以1票的微弱优势得以通过。这项修正案表意模糊不清,没有明确宣布建立共和制政体,因此被戏称为“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同年2月至7月,国民议会先后通过《关于参议院组织的法律》《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和《关于政权机关间的法律》三项法律文件,合称为“1875年宪法”。1875年宪法不是一部完整的宪法,只是一系列法律文件的总称。

根据1875年宪法规定,议会进行选举,君主派在参议院中以微弱优势胜出,而共和派在众议院中占据绝大多数席位。1876年12月,共和派的西蒙受命组阁。自从第三共和国建立以来,由共和派出任内阁总理,还是第一次。西蒙走的是左右逢迎路线,谁知两面都不讨好,引来骂声无数。

共和国的确立

1877年5月16日,麦克马洪致信西蒙,责备他纵容共和派和在众议院面前的软弱无能。西蒙接到信后被迫辞职。次日,君主派布罗伊公爵奉命组成君主派内阁,开始展开对共和派的反攻。为了对付君主派的反扑,众议院的363名共和派议员采取一致行动,拒绝承认布罗伊内阁。同年6月,麦克马洪悍然解散了众议院。1877年10月,在众议院选举中,共和派大获全胜。一些顽固的君主派曾打算发动政变,但是他们发现大部分官兵倾向于共和制,只得无奈放弃。

12月13日,共和派再次组阁,夺回行政权。1879年1月5日,他们乘参议院改选之机,又赢得了参议院多数席位。1月30日,麦克马洪被迫辞职,温和共和派的格列维担任总统。至此,整个政府部门已尽数被共和派掌握,共和国最终在法国得到了名副其实的确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