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记忆技巧:如何倒背字母表

记忆技巧:如何倒背字母表

时间:2024-01-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假若有人正好在贴有字母表的小学教室待过很长一段时间,也许能唤起图像记忆,并据此倒背出来。这也意味着我们的记忆是连贯有序的,可以按照记忆刻入时的顺序获取,却无法倒序获取。虽然我能从某几个音的部位直接插入开始弹奏,但那是因为我的记忆是分段排序的。这就表明我们的大脑中并不存储图片、视频和音频之类的内容,我们的记忆是一种有序的图像记忆,而未能图像化的部分会从记忆里慢慢淡去。

记忆技巧:如何倒背字母表

每当我做一件事或思考一件事——不论是刷牙、进厨房、思考商业问题、练琴,还是冒出新想法,我都会反思我是怎么做到的。我会花更多的精力去思考那些我办不到的事,因为人类思维的局限同样也能提供很多重要线索。过多的关于思考的思考也许会减慢我的思考速度,不过我希望这种自我反省的练习能让我的思维方式更加精进。

为了提高对大脑运作的认识,我们在此不妨尝试进行一系列思想实验。

尝试:背诵字母表。

你也许在孩提时就记住了,所以能轻松应对。很好,那么尝试一下这个:倒背字母表。

除非你曾按照倒序学过字母表,否则基本上做不到。假若有人正好在贴有字母表的小学教室待过很长一段时间,也许能唤起图像记忆,并据此倒背出来。不过,即便如此,也不容易完成,因为我们并没有记住整个图像。按理来说,倒背和顺背字母表,都只是背字母表而已,应该没什么难度,但我们却做不到。

你记得自己的身份证号吗?如果记得,你能在不先写下来的情况下就把它倒背出来吗?那么,倒唱那首名为《玛丽有只小羊羔》的童谣又如何呢?这些都难不倒计算机,但是人类却只有专门学过逆序法的情况下才能做到。显然,这向我们传达了关于人类记忆规律的重要信息。

当然,如果我们先按照顺序写下来,再倒序读出来,肯定是轻而易举的。因为这时我们用到了一个很早就出现的工具——书面语,以此来弥补人类独立思考的一个缺陷(口语是人类的第一发明,书面语是第二发明)。我们发明工具正是为了弥补自身的缺陷。这也意味着我们的记忆是连贯有序的,可以按照记忆刻入时的顺序获取,却无法倒序获取。

另外,从序列中间开始回忆对我们来说也有一定困难。当我在钢琴学习某个新曲子的时候,基本上很难直接从中间某一个音开始弹奏。虽然我能从某几个音的部位直接插入开始弹奏,但那是因为我的记忆是分段排序的。如果我试图跳到段中开始弹奏,就需要从头弹奏,直到我记起这个音处于我记忆顺序中的哪个位置为止。接下来,尝试回想一下最近一两天散步时的情景。你还记得什么?

如果你不久前才散步过,例如昨天或今天,那么这个思想实验做出来效果最好。你也可以回想最近一次的驾驶经历,或是任何与距离移动有关的经历。

关于这些经历,你可能记不得多少。你还记得自己遇到的第5个人是谁吗(不仅仅指你认识的)?你有没有看到一棵橡树或邮箱呢?你第一次拐弯时看到了什么?如果你经过了商店,那么第二扇窗户里摆放着什么呢?也许你能根据记得的一些线索记起这些问题的答案,但更有可能发生的是,你基本上不记得多少细节了,即使是刚发生不久的事。

如果你定期散步,那么回想一下上个月第一次散步的情景;如果你是通勤族,那么回想一下上个月第一天去办公室的情况。你很可能压根儿什么也想不起来,即便你能想起什么,肯定也没有比回想今天的情况来得清楚。

我会在下文讨论意识的问题,并重点谈谈我们习惯将意识等同于记忆的问题。我们记不得麻醉期间发生的任何事,所以我们相信自己当时是没有意识的(尽管也有复杂难懂的意外情况)。那么就我今天早上的散步而言,难道我大部分时间都是无意识的吗?考虑到我基本上记不起来看到过什么、想过什么,这似乎是合理的解释。(www.xing528.com)

巧的是,我确实记得一些今天早上散步时发生的事。我记得我想到了这本书,但不记得具体想了什么。我还记得碰到了一个推着婴儿车的迷人女士,她的孩子很可爱。我也回忆起了当时产生的两个想法:这个婴儿和我新出生的孙子一样可爱;这个婴儿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呢?但我不记得他们的衣着和发色。虽然我无法具体描述他们的容貌,但那位女士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确信我能从一大堆女士的照片里轻松挑出她的照片。不过,尽管我脑海里肯定留下了一些关于她的容貌的记忆,但是当我去回想那位女士、她的孩子和婴儿车的时候,我却无法想象出他们的样子。关于他们,我的头脑中没有形成任何影像。我很难准确地描述出这段经历到底在我脑海中留下了什么。

我也记得几个星期前散步时见过另一位推着婴儿车的女士。不过,我想我甚至连她的照片也认不出。相比当时,现在的记忆肯定是模糊了许多。

然后,试试这个:想想你只碰到过一两次的人。你能清楚地记起他们的样子吗?如果你是一位视觉艺术家,那么你可能懂得通过运用这种观察技巧记住人的长相。不过,通常情况下,我们很难描绘出不经意间碰到的人的样子,虽然认出他们的照片可能并不困难。

这就表明我们的大脑中并不存储图片、视频和音频之类的内容,我们的记忆是一种有序的图像记忆,而未能图像化的部分会从记忆里慢慢淡去。例如,警方让受害人指认犯罪嫌疑人时,并不会直接问受害人罪犯的眉毛是什么样子。相对地,他们会拿出一组眉形图片让受害人指认。而特定的眉形能够激活受害人头脑中关于罪犯的记忆图像。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图2-1中这些熟悉的脸庞,你能认出他们吗?

2-1一些熟悉的脸庞

毫无疑问,即使只是一些有意遮掩和扭曲了的图片,你还是能认出这些名人。这体现出人类感官的一大优势:即便我们感知到的是残缺的或者修改过的图片,我们依然能够识别出他们。我们的识别能力能够提炼出图片上那些不会在现实世界发生改变的恒定特质。讽刺漫画以及印象主义这些特定艺术形式虽然会有意地改变一些细节,但重心依然会放在我们可以识别的大体轮廓上(人或物)。艺术其实先于科学一步,发现了人类感官系统的强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只凭几个音就可以识别出一首曲子的原因。

2-2一幅视觉错觉图

现在,我们看一下图2-2。这幅图有点模棱两可——灰色区域指示的角落既可能是内角,也可能是外角。你最初看到的可能是其中一种(内角或外角),但如果细看,你也可以看到另一种。不过,一旦你的思维固定成型,那你就很难看到另一种情况(这同样适用于知识视角的问题)。你对灰色区域的理解会影响到你对整张图的体验。当你将其视为内角时,你会把灰色区域当成阴影部分,如此一来,灰色区域的颜色就没有你将其视为外角时那么深了。因此,对于感知的意识体验实际上会因为我们作出的不同诠释而改变。

想想这句:我们明白了我们想要……

我相信你能将上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如果我写出最后一个词,你也许只需轻瞟一眼,就知道它是否符合你的期待。这表明,我们在不断对事态进行判断,并设想我们将会有怎样的体验。这种期望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实际感知。预测未来其实就是我们大脑存在的首要理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