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20世纪中国文学受西方印象派艺术观影响的讨论

20世纪中国文学受西方印象派艺术观影响的讨论

时间:2024-01-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印象派绘画产生的巨大影响,源于其创作的强烈的主观精神。印象派打破了艺术的壁垒和限制,使艺术更加开放,让一切创新成为可能。传统绘画追求逼真和形似,梵·高的绘画观念无疑是对传统绘画观念的反叛,同时也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主观表现成为20世纪文学艺术的主潮。九叶派诗人辛笛也深受印象派绘画影响。印象派绘画观念正好契合了当代文学的创作要求,许多作家从印象派绘画那里获得了一种艺术的启迪。

20世纪中国文学受西方印象派艺术观影响的讨论

印象派绘画产生的巨大影响,源于其创作的强烈的主观精神。印象派打破了艺术的壁垒和限制,使艺术更加开放,让一切创新成为可能。印象派画家强烈的反传统冲动,往往使他们的画作具有刺目的观感。1863年,巴黎举办了一次“落选者沙龙展”,爱德华·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见彩图11)就是这次展出的。画面上,一个裸体的女子与两位穿着整齐的男子坐在一起闲谈,裸体女子大胆地与观众对视着,她的全身散发着透明的光,成为画面的亮点。在西方,裸体是绘画的题材之一,这一点并不奇怪,让人不可接受的是一个裸体女子与两个男子坐在一起,看上去有伤风雅,超出了人们的道德底线,虽然裸体女子与两位男子的眼神都是纯净的,毫无邪念。在当时,这幅画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1865年,马奈又创作了引人关注的《奥林匹亚》,画面上,一个青年女子,全裸地躺在铺着白床单的床上,一个穿红衣服的黑人婢女捧着一束花立在床边,裸体女子无邪的目光坦诚地望着观众。这幅画与《草地上的午餐》一样受到非难,甚至有人说今后沙龙不准收纳马奈的画,可见马奈是一位挑战世俗的画家。梵·高认为:画画不是画物体的原状,而是根据画家对事物的感受来画。传统绘画追求逼真和形似,梵·高的绘画观念无疑是对传统绘画观念的反叛,同时也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主观表现成为20世纪文学艺术的主潮。后世艺术家总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和学习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能从他们的艺术思想和观念中吸取营养。艾青在西方求学时直接受到过印象派绘画的熏染,他说,印象派绘画强烈排斥“学院派”的思想和反封建、反保守的意识结合起来了。艾青很欣赏莫奈的画,他觉察到,在作画时,莫奈沉浸在光和色无比奇妙的实验中,他把太阳中的光和影分解出许多明亮而单纯的单色,用这些单色错综交并地组织在画面上,成为变幻多端的光与色的灿烂组合。他感觉自己和这位异族画家居然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心灵感应。在艾青后来的诗歌创作中,生命的热情和色彩的变幻是其主调,他早期的诗歌明显留有印象派绘画影响的痕迹。如《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这首诗就是一幅印象派风格的绘画,色彩斑斓,流动着光与影的烟波。他的《巴黎》一诗是诗人对巴黎的印象记,有很强的主观感受在里面。当一个异国他乡的青年怀揣着理想,满怀了对巴黎的憧憬,不远万里来到它的面前的时候,他感觉现实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美妙,产生了一种很复杂的感觉,巴黎在他的眼中成了一个患了歇斯底里的美丽的妓女。巴黎有柏油街、轨道电车、小弄和群众的洪流;有拿破仑的铸像、凯旋门铁塔、卢佛尔博物馆、歌剧院、交易所银行;有春药、酒精、女性、白痴、赌徒、淫棍、酒徒、大腹贾、野心家、拳击师、空想者、投机者们。巴黎有自己的个性,是怪诞的,是健强的,是勇敢的。诗人最后慨叹:“巴黎,你——噫,/这淫荡的/淫荡的/妖艳的姑娘!”这简直是一副印象派绘画,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对巴黎的丰富复杂的印象。

九叶派诗人辛笛也深受印象派绘画影响。他说他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读书期间,在假期里,“曾在巴黎的一些画苑,博物馆里流连忘返,在伦敦也听过一些音乐歌唱演奏会,使我深深爱上了19世纪后半叶印象派绘画和音乐的手法和风格,在写作中受到不小的影响。”[1]1934年,他写了《印象》一诗,回忆他童年时候的梦想。1985年,他出版了诗集《印象·花束》,其中有一首诗《湖上,又是一番月色》:

湖上,又大又黄的圆月(www.xing528.com)

在青黝黝的柏林后面升起,

这鲜明而粗放的笔触

不就是梵·高或高庚的画意?

又如小诗《秋天的下午》:

阳光如一幅幅裂帛

玻璃上映着寒白远江

那纤纤的

昆虫的手 昆虫的脚

又该黏起了多少寒冷

——年光之逝去

蓝棣之说:“辛笛的诗从印象、意象出发,善于捕捉印象,通过感官的官能交感,亦即运用音乐(声调、音色旋律)、绘画和文字的交流来传达,促进并丰富思想感情的交流。从《湖上,又是一番月色》仍然可以看到他早年曾经深爱过的19世纪后半叶印象派绘画音乐的手法、风格对他的影响。”[2]小诗《秋天的下午》中虽然没有印象派的画意,但诗人对秋天那瞬间的直觉印象分明牵动着我们的视觉、触觉、听觉,也正是他主观印象中的秋意的表达。

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开始向内转,强调凸显作家主体性的表达。印象派绘画观念正好契合了当代文学的创作要求,许多作家从印象派绘画那里获得了一种艺术的启迪。强烈的主观性,正是当代中国作家的精神需求,他们所表现的世界是“我”眼中的世界,艺术的真实表现为作家内心的真实,甚至包括历史,都是“我”的历史。莫言用“我爷爷”、“我奶奶”的称谓将自我介入历史之中,用“我”的家族史重写了抗日的历史、人的历史。“新历史主义小说笔下的历史其实就是作家个人的历史。

以陈染为代表的一些作家所坚持的“个人化写作”,凸显了作家的主观性。她们的创作表现为两个方面:对自我的审视和对自我的张扬。她们通过审视自我认识人类,通过张扬自我表现人性中国文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自我如此关注,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深刻地认识自己。戴锦华说,陈染“始终在辨析,始终在独白……自我对话与内省间沉迷在意义与语言迷宫之中,但她所辨析的,只是自己的心之旅”。[3]王蒙在评论陈染小说时说:“这就是独一无二的陈染!她有自己的感觉,自己的语汇,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符号!”[4]是的,自己的,一切都属于自己,强烈的主观色彩是这些小说的突出表现,它们多少留下了印象派绘画的投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