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裴度诚实归还玉带,成就著名宰相

裴度诚实归还玉带,成就著名宰相

时间:2024-0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裴度诚归玉带裴度,字中立。裴度是唐代政治家,曾做过三朝宰相,虽其貌不扬,个头矮小,但为人诚实。裴度看见案桌上有一个包袱,解开一看,是非常贵重的物品:一个翠玉带和两个白玉带。天已经黑了,裴度就把包袱拿回家。妇人听了,赶紧打开包袱,从里面拿出一条玉带送给裴度,裴度说:“物归原主,理所当然,您的东西我不能要。”正是因为裴度从小就拥有了这种诚信的美德,才使他后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宰相之一。

裴度诚实归还玉带,成就著名宰相

裴度 诚归玉带

裴度(765—839),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宪宗元和时拜相,率兵讨平淮西割据者吴元济,封晋国公,世称裴晋公。后又以拥立文宗有功,进位至中书令。死后赠太傅。

裴度是唐代政治家,曾做过三朝宰相,虽其貌不扬,个头矮小,但为人诚实。他少年时就立下做人的原则:“只要自己不欺心,不欺人,诚实、努力,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的。”在裴度十五六岁时的一年秋天,他到城外香山寺游览,路过一座寺院时,看见一行禅师正在替人相面。裴度等大家都走了以后,才去询问自己的面相。一行禅师熟视良久,说:“你天生异相,今生不但没有希望考取功名,而且眼光外浮,纵纹入口,是一种乞食街头、饥饿而死的相!我看你甭考试了!”裴度听了,心里非常伤心,整天垂头丧气,连教书都无精打采的。

数天后,郁闷的裴度到香山寺去漫步,看见寺里有一位妇人跪在佛前,喃喃祈祷,祷告完毕,匆匆离去。裴度看见案桌上有一个包袱,解开一看,是非常贵重的物品:一个翠玉带和两个白玉带。他想:这一定是刚才那位妇女忘记拿走的,她会回来拿包袱的,裴度就坐在那儿等着,可是左等右等也不见妇人回来。天已经黑了,裴度就把包袱拿回家。第二天,他又来到香山寺,坐在案桌旁边等失主。快到中午的时候,一位妇女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匆匆地进门,只见她扫视案桌一遍,就哇哇大哭起来。裴度上前询问,妇人哭着说:“家父病重,家产当尽,前日我请到名医,略有起色,所以昨日早晨,我赶去亲戚家,借到三条玉带,准备典押借款,做医药费。我行经此寺,顺便入寺祈祷,不料心急匆忙,忘记拿走玉带,等我到了当铺,才发现遗失玉带。我没有钱,家父一定无法活命,尚有家母和弟妹待养,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说完,又大哭起来。听完这些裴度赶忙把包袱交给妇人,并问是否是这个包袱,妇人一见,又惊又喜,这时旁边围观的人告诉妇人,是裴度捡到后特意来这里等她,所以东西才没丢。妇人听了,赶紧打开包袱,从里面拿出一条玉带送给裴度,裴度说:“物归原主,理所当然,您的东西我不能要。”说完转身就走了。

▶妙语点睛

“诚信”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风格,一种君子作风,一种做人最高的精神境界。正是因为裴度从小就拥有了这种诚信的美德,才使他后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宰相之一。(www.xing528.com)

▶警世良言

道也者何也?曰:礼让忠信。   ——《荀子

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   ——《荀子》

故君子者,信矣,而欲人之信己也;忠矣,而欲人之亲己也;修正治辨矣,而欲人之善矣。

——《荀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