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17世纪艺术:教皇墓棺与圣彼得大教堂的比较

17世纪艺术:教皇墓棺与圣彼得大教堂的比较

时间:2024-0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和伯尔尼尼同时的罗马人中,能和他匹敌的主要对手是亚历山德罗·阿加尔迪,他们的作品可以用圣彼得大教堂的两座教皇棺墓来作直接比较。当时已经有一些教皇的墓是让教皇端坐墓上,下面则有两个象征性人物环绕两侧;但伯尔尼尼和阿加尔迪的墓有所不同,它们的两个人物直身而立,靠紧教皇,石棺则作为纪念碑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处理。

17世纪艺术:教皇墓棺与圣彼得大教堂的比较

和伯尔尼尼同时的罗马人中,能和他匹敌的主要对手是亚历山德罗·阿加尔迪,他们的作品可以用圣彼得大教堂的两座教皇棺墓来作直接比较。伯尔尼尼的乌尔班八世墓于1627年动工,主要工程在其任期内完成;阿加尔迪的利奥十一世墓则开工于1634年,此时利奥已死去多年。两座墓大约都用二十年时间才完成,因此工程在相当长时间内同时并进。当时已经有一些教皇的墓是让教皇端坐墓上,下面则有两个象征性人物环绕两侧(表示某种美德);但伯尔尼尼和阿加尔迪的墓有所不同,它们的两个人物直身而立,靠紧教皇,石棺则作为纪念碑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处理。

17.吉安洛伦佐·伯尔尼尼建造的乌尔班八世墓,1627——1647年,大理石,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18.亚历山德罗·阿加尔迪建造的利奥十一世墓,1634——1652年,大理石,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两件作品中,坐着的教皇都栩栩如生,厚重的披风拉起盖在左膝上,披风下软麻布道袍低垂,细小的波纹匀称和谐。教皇凝神下视,用右手为我们祝福。他在那居高临下的位置上虽说威势逼人,却显得生动自然、通达人性,正如他曾每日所做的那样,好像是在节日期间被抬进圣彼得大教堂,人们仍能看见他的仪容。两个墓的不同之处在于:阿加尔迪的墓上,利奥十一世取平静几乎是拘束的姿态,墓棺设计也以横线竖线为主;伯尔尼尼的乌尔班八世则设计成斜线,向前兀然突出。伯尔尼尼还使用不同的原料,教皇用深色青铜,“仁爱”和“信义”用白色大理石,石棺和台基用花大理石,墓后的壁龛中也有花大理石。这使得他的墓比阿加尔迪的更加“图画化”,而阿加尔迪的作品总体上说来就有点拘谨。(www.xing528.com)

19.朱利亚诺·菲内利作《弗朗切斯科·布拉齐奥利尼》,1633年以后,大理石胸像,高66厘米,伦敦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藏。

20.吉安洛伦佐·伯尔尼尼作《托马斯·贝克》,约1638年,大理石胸像,高83厘米,伦敦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藏。

21.吉安洛伦佐·伯尔尼尼作《路易十四》,1665年,高80厘米,凡尔赛宫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