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身教与言教:毛泽东《李氏文集》的启示

身教与言教:毛泽东《李氏文集》的启示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从而背违,身教自相与遵守,言教则半句不曾奉行之矣。——毛泽东读《李氏文集》的批语[解析]李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人。各种迹象表明,毛泽东对李贽这种大胆的反传统精神是持欣赏态度的。毛泽东的这段评论是借李贽来谈“身教”与“言教”问题,实际上与李贽的原意是有所游离的,借古人之言发自己之议论,这是毛泽东读书常有的事情。

身教与言教:毛泽东《李氏文集》的启示

[原文]

自公倡道以来,谁是接公道柄者乎?他处我不知,新邑是谁继公之真脉者乎?面从而背违,身教自相与遵守,言教则半句不曾奉行之矣。以故我绝不欲与此间人相接,他亦自不与我接。何者?我可趋之势故耳。——摘自《李氏文集》卷三[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身教亦未必皆相与遵守,言教只要是真理,亦未必没有人奉行。

——毛泽东读《李氏文集》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89页)(www.xing528.com)

[解析]

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曾任国子监博士、南京刑部员外郎,做过云南姚安知府。后来从事著述讲学,是明代重要的思想家,泰州学派后期的突出代表人物。他公开站在“异端”的地位,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见解,主张重视功利,对封建传统教条和假道学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和批判。他反对把孔子当作偶像,反对把儒家的经典当作天经地义。结果被统治者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入狱,死在狱中。主要著作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初谭集》等。李贽曾说:“所言颇切近世学者膏肓,既中其痼疾,则必欲杀我矣,故欲焚之。”其著故名《焚书》。

哲学上,李贽是“左派王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位列明季思想解放运动中,少数异端性的“狂狷”之属。其言论之放诞无忌和行为之不可思议,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属骇世惊俗。各种迹象表明,毛泽东对李贽这种大胆的反传统精神是持欣赏态度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毛泽东也属于那种立足传统文化而又反传统的思想家,在此一点上,他们的心有相通之处。毛泽东的这段评论是借李贽来谈“身教”与“言教”问题,实际上与李贽的原意是有所游离的,借古人之言发自己之议论,这是毛泽东读书常有的事情。这里,毛泽东的议论十分精当,诚然,在中国的传统中,习惯于把人的言与行结合起来看或评价,常常因其行而废其言。其实,只要这个人的言是真理,尽管其行有玷污处,那么就不必因人而废言。这才是一种客观的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