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平等心情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平等心情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摘自白居易《琵琶行》[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毛泽东在一本《注释唐诗三百首》中白居易的《琵琶行》这首诗的天头上,写了上面所引的那段批语。诗人白居易是弹琵琶女子的知音,毛泽东是诗人白居易的知音!白居易《琵琶行》中“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历代诗话》中有《虾蟆陵》一文。由此可见他不是一般地阅读和了解《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平等心情

[原文]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摘自白居易《琵琶行》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其然岂其然乎?

——毛泽东读日居易《琵琶行》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1页)(www.xing528.com)

[解析]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少有诗名,29岁中进士,36岁授翰林学士,先后任校书郎、周至县尉、府试官、江州司马、忠州刺史、中书舍人、秘书监、刑部侍郎、河南尹、太子少傅等。在宦海辗转升沉,晚年退居香山,过了18年的隐居生活。生前曾将诗文进行过几次编集,名《白氏文集》,共75卷,收诗文3800多篇。后有散佚,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刻本。与元稹等倡导新乐府运动,多讽喻。代表作有《卖炭翁》、《新丰折臂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毛泽东在一本《注释唐诗三百首》中白居易的《琵琶行》这首诗的天头上,写了上面所引的那段批语。他还在这首诗的标题上连画三个大圈,在诗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句旁,一路密圈。白居易是唐朝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倡导者和突出代表。他生活在唐朝的中后期,出身于小官僚家庭,早年生活穷困,在战乱中度过长期的流浪生活,目睹了人民中的种种苦难,体验到政治上的黑暗和弊端,因此有比较进步的文艺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即文学要反映现实;主张诗、文应“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与元九书》),“张直气,扶壮心”(《和答诗十首序》),即文学要有战斗性。他做谏官时,因触犯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是他政治上遭受迫害、“谪居卧病浔阳城”时所作。诗中借一个沦落天涯弹琵琶女子的一生遭遇,抒发自己政治上的坎坷身世,及与之共鸣的思想感情。深刻的同情和理解,使白居易的这首诗散发着异样的光彩,“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饱浸着诗人血和泪的传世诗句。这首诗在写琵琶演奏的音乐效果上也是非常成功的。毛泽东说白居易与弹琵琶女子“有平等的心情”,并称赞这是“白诗高处”,可谓一语点、破这首诗的精髓!诗人白居易是弹琵琶女子的知音,毛泽东是诗人白居易的知音!此外,毛泽东还用八页红线竖格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稿纸,书写了《琵琶行》,从个别相异的字词来看,他是把全诗背下来以后书写的。

毛泽东在读清代吴景旭的《历代诗话》时,也很注意古人对《琵琶行》中的一些字词和地名的疏解。如《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有人解释“瑟瑟”是形容秋天的萧瑟。《历代诗话》的《瑟瑟》(《历代诗话》庚集)一文中说:“杨升庵曰:枫叶红,荻花白,映秋色碧也。瑟瑟,珍宝名,其色碧,故以瑟瑟影指碧字。”作者列举对“瑟瑟”的各种注解:“《博雅》,瑟瑟,碧珠也。《杜阳杂编》,有瑟瑟幕,其色轻明虚薄,无与为比。《唐语林》,卢昂有瑟瑟枕,宪宗估其价曰:至宝无价。《水经注》,水木明瑟。”又举韦庄等人的诗加以论证。毛泽东对此,逐句加了圈点。白居易《琵琶行》中“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历代诗话》中有《虾蟆陵》(《历代诗话》庚集)一文。其中说:场升庵考证,虾蟆陵在长安。作者认为:“《国史补》谓董仲舒墓门,人过要下马,以故号下马陵,而语讹为虾蟆陵。白公诗亦循俗之过。”并举苏东坡的诗论证自己的观点。毛泽东对此,也是逐句加了圈点。由此可见他不是一般地阅读和了解《琵琶行》。

白居易也有一些闲适诗写得较好。毛泽东也很喜欢其16岁时写的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对这首诗,毛泽东在四五本诗集中都作了圈画。白居易的这些诗,语言通俗,富于哲理性,毛泽东是很爱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