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司马光的通鉴:勤学带来的成果

司马光的通鉴:勤学带来的成果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司马光勤学撰通鉴实六经以外不刊之典也。其他孩子吓得不知所措,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捡起一块大石头把缸砸破,水流出来了,小孩也得救了。这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至今,家喻户晓。司马光6岁起开始读书。司马光20岁那年考中了进士,做了官。就这样,司马光和他的同事兢兢业业19年,到元丰七年,就是1084年,终于完成了《资治通鉴》的编写。

司马光的通鉴:勤学带来的成果

司马光勤学撰通鉴

六经以外不刊之典也。

——(清)曾国藩《与罗少村书》

在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保守派中,为首的就是司马光。司马光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童年时就很聪明机灵。有一次他和几个小孩在院子里玩耍,忽然有个小孩掉进一口盛满水的大缸。其他孩子吓得不知所措,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捡起一块大石头把缸砸破,水流出来了,小孩也得救了。这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至今,家喻户晓。

司马光6岁起开始读书。7岁那年老师讲《左传》,他听得津津有味,回家以后竟能够讲给家里的人听。平时他总时手不释卷,读书十分用功。学习入迷时,常常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取名“警枕”。睡熟后,只要“警枕”滚动,他就被惊醒,披衣而起,继续挑灯夜读。

司马光20岁那年考中了进士,做了官。但他继续刻苦学习,一有空就钻研历史。他发现从古以来历史著作非常繁多,而没有系统完整的通史,于是就决定自己编一部。(www.xing528.com)

他先把周代和秦代的历史编成八卷,进呈给宋英宗赵曙。英宗也爱读历史,就下了一道圣旨,命司马光把这本书继续编下去,还设置了一个书局协助他编书,让司马光自己挑选编写人员,并准许他借阅官府藏书。

司马光邀请了当时著名的史学家刘恕、刘攽和范祖禹三人做助手,共同编写通史。后来,他的儿子司马康也进了书局,负责检阅文字的工作。

书局成立不到一年英宗就病死了。继位的宋神宗也很赞赏司马光的工作,认为这部书讲了历代王朝的兴衰,可以帮助治理天下,书中记载的历史又好像一面镜子,可以供人们对照借鉴。因此他把书名改为《资治通鉴》。“资治”是帮助治国的意思;“鉴”就是指镜子。

为了编书,司马光经常废寝忘食,有时家里实在等不到他回来吃饭,便将饭送至书局,还要催促几次他才吃。他每天修改的稿子有一丈多长,而且上面没有一个潦草的字,全是一丝不苟的楷书。比如唐朝历史的部分,初稿多达六七百卷,定稿时只剩下81卷。就这样,司马光和他的同事兢兢业业19年,到元丰七年,就是1084年,终于完成了《资治通鉴》的编写。书成之后,仅在洛阳存放的残稿就堆满了两间屋子。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300多万字,上起三家分晋,下至赵宋建国,记载了13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因此,人们把司马光和写作《史记》的司马迁合称为“两司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