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抱负难以为继:汉成帝的治国之路

政治抱负难以为继:汉成帝的治国之路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心为政力不足汉成帝刘骜也是想当个好皇帝的,从他下令减轻赋钱、严禁奢侈和设置三公就可以看出来。有一次,成帝想任才子刘歆为中常侍,没有告诉王凤,王凤知道后坚决不同意,并否决了这个任命。刘骜心里虽然不情愿,也只好不了了之。刘骜深知,朝中士人并不可靠,因为士人执政大多会结党营私;宦官也靠不住,他们执政更是结党专权,为所欲为。朝中为这两个人选争论不休。公元前7年,成帝在长安宫中突然病故,时年46岁。

政治抱负难以为继:汉成帝的治国之路

有心为政力不足

汉成帝刘骜也是想当个好皇帝的,从他下令减轻赋钱、严禁奢侈和设置三公就可以看出来。不过这时的西汉王朝已经是江河日下、积重难返,刘骜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扭转乾坤了。不过,汉成帝值得称道的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面对病入膏肓的西汉王朝,他还是舍全力而救之。刘骜下令减轻赋税和严禁奢侈,都没有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不过他为了加强皇权而对官制进行的改革,倒可以大书特书一番。

公元前28年,刘骜初置尚书5人,1人为长官,称“尚书仆射”;4人分为四曹:常侍曹,掌管公卿事务;两千石曹,掌管郡国两千石官员事务;民曹,掌管吏民上书事务;军曹,掌管少数民族及国外往来事务。尚书的职权范围很广,实际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它的设置表明皇帝加强了对朝廷事务的控制。三公制度的实施是在公元前8年,刘骜下诏罢将军官,以大司马骠骑将军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封列侯,俸如丞相。因为大司马、大司空的职权和地位都和丞相一样,所以和丞相一起合称为“三公”。这标志着三公制的开始实行。三公制的设置是当时皇权加强、与相权矛盾进一步发展的产物。表面上看,成帝置三公不过是改一个丞相为三个丞相,但实际上,是将丞相职权一分为三,三公互不统辖,这必然会加强皇帝的专制独裁。

不过,当时西汉王朝的环境决定了他强化的皇权不过是强化了制度,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刘骜即位后,母模子贵,外戚自然鸡犬升天。刘骜大舅阳平侯王凤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握朝中实权。刘骜生性懦弱,加之王凤又是其大舅,自然在朝政上对王凤就比较谦让。有一次,成帝想任才子刘歆为中常侍,没有告诉王凤,王凤知道后坚决不同意,并否决了这个任命。刘骜心里虽然不情愿,也只好不了了之。(www.xing528.com)

刘骜在位27年,外戚王氏始终把持着朝中大权。出于对汉家王朝的忠心和对王氏专权的不满以及个人的出路,不少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都曾大声疾呼,应罢免王氏。西汉的宗室,楚王刘向也多次向成帝进谏要求罢免王氏,刘骜虽然认为刘向讲得很对,但最终也没有夺王氏大权。刘骜所以把大权始终交给王氏,自有他的考虑。刘骜深知,朝中士人并不可靠,因为士人执政大多会结党营私;宦官也靠不住,他们执政更是结党专权,为所欲为。在刘骜看来,最可靠的还是外戚。况且他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外戚还为他出过很大的力。所以,终汉成帝刘骜一朝,尽管反对王氏专权的呼声此起彼伏,但王氏集团由于刘骜的支持,始终掌握着朝中大权。以致到了王莽,终于另立王朝,取刘氏而代之。

汉成帝刘骜在生前做错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看错了人,把江山交给了同性恋皇帝刘欣。他一直无子,在位晚期身体多病,意识到不会再有儿子,便于公元前9年下令朝中推荐藩王为太子。当时的人选一个是他的小弟中山王刘兴,一个是侄子定陶王刘欣。朝中为这两个人选争论不休。最后刘骜在召见了刘兴和刘欣后,决定将大位传给比较有礼节的刘欣。

立太子后,汉成帝刘骜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公元前7年,成帝在长安宫中突然病故,时年46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