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吉普赛人的琴弦智慧

吉普赛人的琴弦智慧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琴弦上的智慧吉普赛人在乐器运用方面是多面手。“伽敦”通常由妇女演奏,而男子则拉小提琴,这种和谐的夫妻搭档在乡间深受青睐。这些自制乐器凝聚着吉普赛人的智慧,是吉普赛民族音乐的重要点缀。这跳跃的纤纤指尖,这温情四溢的金色琴弦,寄托着吉普赛人多少生命的渴望和智慧的异彩呵!

吉普赛人的琴弦智慧

琴弦上的智慧

吉普赛人在乐器运用方面是多面手。不同时代和地域特色的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都是他们表达心灵的绝妙工具。吉普赛人根据所在地域人们的喜好和旋律的需要选择乐器,能迅速地掌握各种复杂乐器,并溶入自身的开掘和创造,使其更强有力地表现吉普赛音乐的民族效果。同时,他们还主动创造各种乐器,丰富音乐的表现力。欧洲的吉普赛人中间曾经诞生过一些著名的制琴师。乐器的运用和创造是吉普赛人音乐智慧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古老的波斯传说已经告诉我们,吉普赛乐师是一些弹拨吹鼓高手。罗马尼亚的早期文献也表明,吉普赛人擅长使用弹拨乐器、弦乐器以及洋琴。在土耳其、埃及、高加索地区和巴尔干半岛,吉普赛人的合奏表演也曾使用过一种富于浓郁东方气息的双簧管“泽那”和两个大皮鼓,鼓手用不同直径的鼓棒击打鼓面,发出时而清脆时而浑厚的乐音。吉普赛乐师对乐器的选择隐含着音乐市场的基本规律。对于他们来说,音乐既是一种休闲,也是一种谋生手段。要让听众心甘情愿地掏钱,就必须首先适应他们的口味,赢得他们的好感。因此,吉普赛人每每流浪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总是先用现有乐器表演,企图用异国风情诱惑新听众,然后,观察听众的反映,放弃某些听众不肯接受的表演形式和工具,取而代之当地的乐器及其演奏技艺,新瓶装旧酒,给听众一种耳目一新而又似曾相识的奇妙感受。由于市场因素的介入,各地吉普赛乐师运用的乐器是有所不同的,是按照各地市场需求而决定的。比如,在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等地,普通长颈诗琴广为流行,吉普赛人的器乐合奏便有机地融入了长颈诗琴动听的乐音。而在相距不远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地,民间音乐家普遍用一种有定音档和小共鸣箱的长颈诗琴,吉普赛人也就入乡随俗,客随主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音乐不断发展,吉普赛人的乐器也在岁月之歌的循环中更新换代。如今,单簧管已经取代了古老的“泽那”,爵士鼓已经取代了简易的皮鼓,19世纪中叶以后,南斯拉夫的吉普赛人吸收了当时欧洲盛行的倍司鼓,从而形成了风韵独具的南斯拉夫吉普赛管乐合奏。在一些西欧国家,吉他、电倍司、电子琴等电声乐器也逐渐走进了吉普赛人的音乐世界。永远追随着时尚的步伐,这反映了吉普赛音乐家不愿落伍的心态,他们不希望自己仅仅是古老音乐的活化石。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变革自己,超越自己,吉普赛音乐才会拥有生命力。(www.xing528.com)

各地的吉普赛人使用的乐器各具特色。在西班牙,吉他唱主角;在俄罗斯,吉他和手风琴轮番出场;在阿尔巴尼亚,风笛小提琴、单弦提琴、长颈诗琴联手出演;在罗马尼亚,小提琴、排箫和一种叫“考伯扎”的曼陀铃的合奏浑然一体,完美无缺;在匈牙利,风笛和小提琴是吉普赛舞曲伴奏的指定乐器。第一个受到普遍欢迎的匈牙利吉普赛人乐队是以女乐师费娜·金珂为首的弦乐团,所用乐器包括两把小提琴、一架倍司鼓和一台洋琴。费娜·金珂坐镇第一小提琴,洋琴用于和声处理,有时第二小提琴手也换用中提琴强化和声效果。人们惊叹吉普赛人竟能如此迅速而自如地适应各种乐器,在任何乐器上都能施展如此卓绝的技艺。吉普赛人学习新乐器,并不从刻板的教程出发,而是全凭心去“体悟”;只需掌握最基本的指法和技巧,他们就完全抛开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自己摸索、联想和创造。这使他们能在短时间内精通乐器,并演奏出当地人从来不曾耳闻的新异风格和魅力。

吉普赛人不仅广泛采用各民族的乐器,而且还自己动手发明和制作乐器。在匈牙利农村,贫穷的吉普赛乐师在演奏时,将一个开口向上的管道插入地下,用一根木棒或两把汤匙在上面有节奏地敲打,这可能算是最简易和最原始的打击乐器了。在匈牙利乡村,吉普赛人自行设计制作了一种类似大提琴的乐器“伽敦”,用指甲拨奏,创造浑厚沉稳的倍司效果。“伽敦”通常由妇女演奏,而男子则拉小提琴,这种和谐的夫妻搭档在乡间深受青睐。这些自制乐器凝聚着吉普赛人的智慧,是吉普赛民族音乐的重要点缀。

乐器是每个吉普赛家庭不可缺少的财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疯狂迫害无辜的吉普赛人,当这些濒临死亡的人们走向集中营的时候,他们丢弃了许多无比珍爱的家财,却舍不得放下乐器,因为音乐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只要生命还残存一天,手中的乐器就会带来无限的快意和抚慰。这跳跃的纤纤指尖,这温情四溢的金色琴弦,寄托着吉普赛人多少生命的渴望和智慧的异彩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