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故事

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故事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徐敏教材分析《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打开书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用简要的语言说一说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就这样,他轻轻地按起了琴键,听,这就是《月光曲》。就这样,《月光曲》诞生了。

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故事

徐 敏

教材分析

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全文以优美的文字表现传说之美,以丰富的想象展现乐曲之美,以鲜明的形象体现人格之美。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借助词句的表达展开想象,从而感受艺术作品的想象与情感之美。《月光曲》首先是要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创作这首曲子的过程,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二是要让学生在优美的文字和丰富的想象中,得到美的熏陶,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三是要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运用了恰当的联想,使文章表达更加充实,感情更加深刻的方法。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月光曲》画面的动态之美、艺术之美,并积累语言。在体会曲子内容时,除了感受画面的静态之美,更要体会画面的动态之美。而具体体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情感变化,深入体会他的人格魅力可放在第二课时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能读写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的创作经过,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

2.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画面的动态之美,并通过练笔学会运用这一表达方式

3.背诵,积累语言,感受乐曲的美妙,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以及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补充完整有关月的诗句,归纳其共性:都跟月亮有关。

一、揭题导入,引出传说

1.由诗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月光曲,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谈一谈所了解的《月光曲》,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学生自由说)

3.由曲子谈及作者,学生自由谈,教师随机出示贝多芬的资料。

补充资料:贝多芬(1770~1827),德国音乐大师,被尊称为“乐圣”。他一生非常坎坷,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

4.引出第1自然段:两百多年前……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学生齐读段落,聚焦“传说”,由传说引出下文。(板书:传说)

二、梳理过程,把握内容

1.传说中《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呢?打开书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用简要的语言说一说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指名概括主要内容,随机梳理关键词。(板书:听、弹、记)

3.学生根据板书,补充要素,再次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

三、聚焦联想,感悟表达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景?快速默读全文,找一找相关段落并标注。(引导学生梳理出第8、9、10自然段)

2.学习第8自然段。

(1)出示第8自然段,引导学生自由读,读完后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体会夜的静与美。圈出两个“清幽”,理解意思:秀丽而幽静。

(3)发现不同点。(预设:一是指屋内环境的幽静;二是指夜晚月色的秀丽)

(4)引出“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预设:为贝多芬创作产生灵感做烘托)

(5)随机指导朗读句子,读出当时环境的清幽之感。

小结并导入:这样清幽的月色给了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就这样,他轻轻地按起了琴键,听,这就是《月光曲》。

3.学习第9自然段。

(1)播放《月光曲》,学生闭眼听曲子,谈感受:《月光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曲子的旋律之美)

(2)默读第9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月光曲》内容的句子,指名在大屏幕上圈画,核对内容。引出这是皮鞋匠的“联想”(板书:联想)。指名读段落,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月亮升起,洒向海面——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浪涌。

(3)随机交流画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面?说理由,谈感受,并随机指导朗读。

(4)教师引读描写三个画面的句子,学生齐读,图文对照,进一步体会画面之美。

(5)小组讨论。通过文字,抓住月亮、海面的变化和连续的动作描写,体会画面的动态之美。(板书:想象,动态之美)

小结:你们的想象真丰富,透过文字,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个美丽的画面,更感受到了画面变化的动态之美,这就是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魅力。

(6)再次引导学生发现音乐旋律的前后变化。

轻柔舒缓——越来越强——激昂高越

(7)指导配乐朗读,读出画面的动态之美。(指名读,范读,齐读)(www.xing528.com)

(8)齐读描写盲姑娘的句子,理解音乐艺术之美。(板书:艺术之美)

小结:当音乐赋予了感情,就连盲姑娘也能看到画面,感受到它的魅力,这是音乐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

4.教师小结第10自然段:趁着兄妹俩陶醉在音乐之中时,贝多芬赶紧飞奔回客店,将曲子记录了下来。就这样,《月光曲》诞生了。

四、迁移学法,设疑结课

1.播放贝多芬的《暴风雨奏鸣曲》,边听边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写出它的动态之美。

小练笔:听着听着,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由写,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交流反馈:围绕联想和想象是否合理,是否体现画面动态之美等进行评价。

4.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完一曲又弹一曲呢?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月光曲》,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本课的生字词。

2.反馈交流。

3.贝多芬曾说过:“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地幸福。”那么,这和他为盲姑娘弹完一曲又弹一曲有什么关系?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学习第2~6自然段,体会弹曲原因

1.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朗读段落,并拿起你们的笔,写出你们的问题。(教师提示朗读要求:一是把音读准;二是读得流利;三是不断地诵读,直到明白为止)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问题,教师补充说明。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当时的环境怎么样?(结合上下文理解“幽静”的意思)

(2)抓住“断断续续”来理解,你从这个词语中了解到什么?

(3)“断断续续”的琴声吸引了贝多芬,他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有没有同学愿意分角色朗读?

思考:你从兄妹俩的对话中感受到什么?

(4)贝多芬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心中会有什么想法?

体会贝多芬同情穷人,第一次被感动。

4.体会第一次弹曲的原因。

(1)听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是怎样做的呢?(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2)贝多芬要做什么?(演奏曲子)

(3)他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奏一曲呢?

(4)盲姑娘听完以后,心情怎样?(激动)她是如何评价贝多芬的演奏的?(指导朗读)体会两个“您”,突出盲姑娘的激动。

5.体会第二次弹曲的原因。

(1)为什么她能如此断定演奏者就是贝多芬本人?(弹奏纯熟,感情深厚)这说明了什么?

(2)贝多芬听到盲姑娘这样说,心情起了什么变化?

(3)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再次体会两个“您”,体会贝多芬找到知音的欣喜,第二次被感动。

三、结合资料,体会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1.作为一个大名鼎鼎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竟然免费、一次又一次为兄妹俩弹曲子,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谈一谈。

预设:贝多芬同情穷人,与穷人心意相通,对生活和音乐无比热爱,他与兄妹俩有强烈的感情共鸣……

2.小结:这就是贝多芬的人格魅力。(板书)

四、课外拓展,作业结课

1.推荐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

2.完成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