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穷人》:托尔斯泰短篇小说的赞美与刻画

《穷人》:托尔斯泰短篇小说的赞美与刻画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穷人》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一)文本类型《穷人》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小说,要把握小说的主题及人物特性,需要关注文本中人物的刻画方式。(五)叙述视角《穷人》采用的是选择性全知视角。但本文题目为《穷人》另有深意。以《穷人》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桑娜这类生活贫苦的下层人民由衷的赞美。因此,唯有以《穷人》为题,才能反映出作者的这一创作主旨。

《穷人》:托尔斯泰短篇小说的赞美与刻画

穷人》是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均为小说。《穷人》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短篇小说。小说讲述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小说在有限的篇幅内,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援助他人的美好品质,歌颂了朴素自然的人性之美。

(一)文本类型

《穷人》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小说,要把握小说的主题及人物特性,需要关注文本中人物的刻画方式。一般来讲,把握人物特性有两种基本的途径,一是直接形容,二是间接表现。在第三章第二节中,本书曾以《穷人》为例,具体解释了直接形容和间接表现法,下面尝试运用其他人物特性聚合的原则或方法来把握这篇小说中的人物特性。

(二)在积累中把握人物

积累就是各种人物特性累积起来互相完善、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整体的人物形象。如前文所述,通过环境,情节,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多方面的直接或间接描写,可以推测出主人公桑娜的性格特征,并由此形成对桑娜的整体印象。这种把握人物的方法就是积累法。如文中通过环境描写,可以看出桑娜把小屋收拾得温暖而舒适,由此推断出人物尽管生活在贫困中,却具有不被贫穷所限制的勤劳、坚忍、彼此关爱等美好品性。文中通过描写桑娜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毫不犹豫地把孩子抱回自己家,突显了桑娜作为母亲的善良天性和对弱者的同情,她的所思所想都是利他的,没有患得患失。文中多次对桑娜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其中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之后的心理活动描写非常精彩,充分展示了她对丈夫的体恤,但无论桑娜怎样担心、犹豫与挣扎,内心从未产生放弃收养这两个孩子的念头。这一心理活动描写,突出展示了渔夫的妻子桑娜虽处于贫穷困境中,但于勤劳、善良、贤惠之外,还拥有爱人如己、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品质。上述人物特点积累起来,就形成了对桑娜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

(三)在关系中把握人物

在关系中把握人物就是关注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关系,通过主要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推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中主要的人物关系包括桑娜与丈夫的关系、桑娜与邻居西蒙的关系及桑娜与孩子的关系,通过桑娜与这些人物的关系,突出反映了桑娜心地善良,关心丈夫,真诚关爱邻居,疼爱自己的孩子,也疼爱、怜悯孤儿的美好心灵

(四)在对照中把握人物(www.xing528.com)

对照指的是,对同一人物的不同行为或不同人物的同一行为进行对比,进而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文中桑娜与丈夫面对邻居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他们共同的反应,都是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决定收养孤儿,这是本性使然。然后,他们才想到自己,对自己极端艰难贫困的处境有了清醒的认识,但面对比自己处境更加悲惨的西蒙及两个孩子,他们毅然把更沉重的生活重担揽过来,这突出了桑娜与渔夫爱人如己、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夫妇两人不谋而合的默契、彼此的体恤与尊重,这是他们能于穷苦生活中保有“温暖而舒适”生活的精神基础,他们物质上固然贫困,精神世界却足够丰盈。

积累、关系、对照、直接形容与间接表现,这些把握人物特性的方式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教学实践中可根据文本特点,灵活运用。

(五)叙述视角

《穷人》采用的是选择性全知视角。这部小说是根据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改写而来的。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从头至尾采用的是全知视角,叙述者处于故事之外,既观察又讲述。但是,在托尔斯泰改写的《穷人》中,除开头及渔夫归来部分采用全知视角外,写桑娜的部分采用的都是选择性全知视角,就是从女主人公桑娜的角度来观察与感知整个故事,故事以主人公桑娜的行动、思想、内心活动为线索展开。一方面,采用选择性全知视角可以展现某一性别、身份的人对事件的独特感知与体验,如桑娜作为女性、作为妈妈,对西蒙之死及两个孤儿的观察与感知更加充满母性,也更加细腻、更打动人;另一方面,采用选择性全知视角便于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文中多次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形象,通过自然且细腻生动的心理刻画塑造了感人肺腑的渔夫妻子桑娜的人物形象;此外,因为选择性视角需依托某位人物,其观察与感知的信息具有有限性,更有利于产生悬念。例如,渔夫是否平安归来?渔夫是否同意收养孤儿?从桑娜的视角进行感知与叙述,一环扣一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推动着情节的发展,牵动着读者的心,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

(六)主题

作品题为《穷人》,作者为什么要取这样的题目呢?桑娜一家的艰苦度日和西蒙的惨死是穷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桑娜一家与西蒙的生活是当时劳动人民生活的缩影。从物质匮乏、生存艰难的角度来看,他们确实是穷人的代表。但本文题目为《穷人》另有深意。渔夫与桑娜虽然物质生活匮乏,但他们爱孩子、爱家庭,每天认真工作、努力养家,充满感恩之心,虽然自己处于贫苦困境中,但仍能向比自己更艰难的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即便更苦也要帮助他人,不求慈善之名,不求回报之利,只是凭着朴素的、自然的想法去助人。以《穷人》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桑娜这类生活贫苦的下层人民由衷的赞美。虽然他们的物质生活是贫困的,他们的灵魂却无比高贵。因此,在托尔斯泰的笔下,“穷人”是一个充满敬意的高贵的词,他们穷苦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一种脱离了罪恶的干净与美好。正如许多评论家所说,这部作品创作于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贵族阶级生活奢华、道德堕落,而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则极端贫困,他们在道德上却高尚淳朴。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高尚品德。作者表达了对贵族阶级生活方式的厌恶与批判,以及对穷人生活的无限同情与高度赞美。因此,唯有以《穷人》为题,才能反映出作者的这一创作主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