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革的主要客观原因:民族和阶级矛盾

改革的主要客观原因:民族和阶级矛盾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进入中原后,他也采纳了一些汉族地主的建议,并受中原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而逐渐向封建化过渡。中国古代史上,民族矛盾或阶级矛盾的激化,最终必然会使一个政权被推翻。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同时激化是非常严峻的事。

改革的主要客观原因:民族和阶级矛盾

北魏建立初期,当时还是一个文化水平较低,社会发展也比较落后的部族。 在进入中原后,他也采纳了一些汉族地主的建议,并受中原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而逐渐向封建化过渡。 但孝文帝改革前,北魏还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那时长期大规模的民族征战不断取得胜利,从而促使了北魏贵族集团的民族在心理上产生了优越感,并且有了歧视其他民族的心态,所以当遇到到其他民族反抗时,除了疯狂的屠杀外,还把大量的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贬为杂户和奴隶;当遇到战争时,他们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在阵前冲锋,充当步兵,而鲜卑骑兵则在后观阵,并任意纵马践踏,从而大大激化了民族矛盾。 同时,在统治集团内部也出现了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间的矛盾,出于政治、经济和民族之间差异的原因,鲜卑贵族处处压制汉族地主势力,并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备心理;汉族地主虽然在名义上已被纳入统治集团之中,但实际上并不掌握真正的权势,长期的正统观又使他们在内心又瞧不起鲜卑贵族;另外鲜卑贵族常因与汉族的意见不统一而对汉族地主乱加屠杀,这些都使西晋以来因“五胡内迁”产生的民族矛盾严重恶化。

北魏贵族集团不仅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而且对各族人民的剥削也非常残酷,规定“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 又入帛一匹二丈,委之州库,以供调外之费。 至是(太和八年,公元484 年)户增帛三匹、粟二石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后增调外帛满二匹”。

另外北魏初期,官吏无固定薪水,在长期征战过程中,战利品成为他们的唯一奖励,北魏统一后,再没有战利品可分了,官吏过惯了奢侈的生活,因而大量贪污与残酷搜括农民百姓,政府也不断向农民征发额外的绢、帛、粮食等。 这些都大大地激化了阶级矛盾。 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50多年的时间里,农民起义就多达七八十次。(www.xing528.com)

中国古代史上,民族矛盾或阶级矛盾的激化,最终必然会使一个政权被推翻。 孝文帝改革之所以义无反顾甚至以强制性手段来进行彻底改革,都是基于严峻的形势。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同时激化是非常严峻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