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句在不同文体中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名句在不同文体中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对不同表达方式的名句在不同文体的作用进行分析时,还要注意分析的角度。教师也应指导学生通过对名句在议论文中不同位置的价值判断,为后面的议论类名句仿写在其他文体中的意义和价值奠定基础。(二)不同表达方式的名句在散文中的作用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名句在不同文体中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在以议论、抒情、描写这三种表达方式为分类标准对初中语文教材里的名句分类整理之后,又把它放在议论文散文小说诗歌这四种文体中去寻找它的价值和作用,因为不同表达方式的句子在不同文体里有不同的作用,必须对学生加以强调并固化这种作用,这不是对学生思维的固化,这是为学生后面的创新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初中的语文教材都是以文体组合单元的,虽然编者在教材编制时很注重凸显人文性,但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文体知识、写作时建立文体意识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不能忽略它的价值。因为目前初中的写作教学是分文体的,不从文体角度赏析文本和写作,就缺少科学可靠的支撑。薛法根就曾在《文本分类教学》里明确提出文体的教学价值,教师要识体而教。只有教师识体而教,学生才能知体而读,知体而写。

在对不同表达方式的名句在不同文体的作用进行分析时,还要注意分析的角度。因为分析角度很多,可能是语言分析、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或者是艺术鉴赏。本书关注的是把它放在写作角度来分析,所采用的方法是举教材中的名句例子来还原作者写这句话时的思维过程,从而分析这些不同表达方式的名句在不同文体的文章中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

(一)名句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见解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议论文中,论点通常是名句,且基本都是议论句。好处是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当然,议论文中还常见叙述这种表达方式。例如,《纪念白求恩》就采用了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用“叙”来叙述事例,对所“议”的问题加以证实,使议论中心理由更加充实,理论性的问题可以充分展开,讲深讲透,以理服人。同时,叙议结合,也可以使文章情理并茂,分外感人,增强说服力。

1.名句作文题、论点、论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名言名句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其作为文章的题目,往往能够开宗明义,统摄全篇。学生在作文时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论点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往往拖沓冗赘,词不达意,但若能找到一句恰当的名言来替代,那就会进入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境界。名言名句还能作为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样论证会更有力、更充分。

2.名句居于议论文不同位置的作用

例1.“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分析:这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段首的末句,开头总起,揭示全篇论述的中心是“敬业乐业”,还交代文题的由来,并表述自己对“敬业乐业”精神的崇尚。

明确作用:一般来说,议论文开头引用名言警句可以总领全篇、奠定整篇文章感情基调。

例2.“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分析:这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6自然段提出来的。这是一篇驳论文,作者先从对方论据不能推出论点进行直接批驳,又紧接着提出正面论点作间接批驳。具体地说,首先作者承认了“中国人”以前所说的“地大物博”“只相信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的事实,后又摆出了敌论点。但是通过作者的一番论证,用敌论据推导不出敌论点,只能推导出“中国人失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的论点,这是本文的驳论部分。后面作者摆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个中心论点,又列举了“从古到今,有自信力的中国人”,最后在段末,作者又进行了一番总结。

明确作用:名句位于议论文中间部分,既明确了中心论点,又感知了驳论文的逻辑和脉络。

例3.“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分析:这是《纪念白求恩》文章末段的一句话,作者在记叙了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幸以身殉职的感人事迹后,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把“这点精神”表现得更具体,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这种真正共产主义战士崇高精神的赞美,也寄托了毛主席对更多的共产主义新人的殷切希望,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力量。

明确作用:从语言形式上讲,这组排比短语一气呵成,语势贯通,加强了文章的逻辑力量。

综上,经研究发现,在议论文里,名句通常是议论类句子。教师也应指导学生通过对名句在议论文中不同位置的价值判断,为后面的议论类名句仿写在其他文体中的意义和价值奠定基础。

(二)不同表达方式的名句在散文中的作用

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记叙性散文可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侧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就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鲁迅的《从百草园三味书屋》,叙事中倾注了作者真挚的感情;《藤野先生》以人物为中心,表现了人物的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抒情性散文主要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散文里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例1.“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分析:这是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秋夜》开篇的名句。作者开头以一句独特的重复修辞突出了枣树,犹如奇峰突兀,非常醒目。语气和文字在这里显示为一个徐缓的情态,仿佛表示作家心中愁闷,需要到后园里静静。这个句子也是全文整体意境中的脊骨,十分鲜明突出。

明确作用:在散文的开头运用名句可以创造一种独特的意境,起到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这个名句采用的是描写的表达方式,往往能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围。

例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分析:这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臧克家在《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开篇写到的。这两个句子采用作者惯于使用的对句形式,结构整齐、严谨,极富音乐美。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最本质的特征,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学生要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明确作用:结构严谨,突出主旨。这个句子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往往有揭示意义或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例3.“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实在标致极了。”

分析:这是八年级上册鲁迅的《藤野先生》开篇段首和段末的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失望的思想感情。“实在标致极了”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与讽刺。这也是他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之一,同时也表明了作者与那群清国留学生是不同的,他是个有民族自尊心、把救国作为己任的中国人。

明确作用:句开篇就写尽了失望之情,并且这种感情领起前两段,段末“实在标致极了”也写尽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这样就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也引出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另外,这还表现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本文暗线。这两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更突显主旨,深化主题。

例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分析:这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冰心《荷叶母亲》结尾中的句子。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荷叶本身是脆弱的,但是当它要保护红莲时却显示出巨大的勇气和力量,这不由得让冰心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和母亲无私无畏的爱。母爱的伟大战胜了暴雨,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激。

明确作用:这个句子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对伟大母爱的赞美,寥寥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

例5.“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www.xing528.com)

分析:这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里面的句子。这句话是对闻一多“说”和“做”的高度评价。

明确作用:这个句子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往往有揭示人物精神、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综上,经研究发现,在散文里,名句通常是抒情类和议论类句子。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不同表达方式的名句在散文中的作用和价值,为后面学生实现抒情类和议论类名句仿写在其他文体里的作用和意义奠定基础。

(三)不同表达方式的名句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说常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其中,为了虚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小说,作者往往采用各种各样充满个性的语言,刻画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小说人物的个性不同,语言风格就不同,语言的内容也不同,语气语调更加不同——作者就是利用人物的语言把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的。语言描写是品评人物形象的重要抓手。

例1.“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分析: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这个句子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了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焦急万分,实际上是盼望金钱的望眼欲穿的心理。这个句子在小说中多处出现,烘托了主旨。

明确作用: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揭示了菲利普夫妇幻想发财的心理。这永不变更的话一方面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一方面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例2.“我真傻,真的。”

分析:鲁迅的《祥林嫂》中祥林嫂反复说的这句话表达了祥林嫂受到致命的打击后内心的巨大悲痛。本想反复诉说来减轻内心的痛苦,可人们在反复咀嚼和赏鉴过她的悲哀之后,却报以厌恶和唾弃。

明确作用:这句话运用语言描写塑造了祥林嫂可怜的形象,也反映出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世态的炎凉,引发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深思。

例3.“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分析:这是鲁迅的《孔乙己》中的一句话,是文言词汇构成的文言句,充分表现出孔乙己卖弄斯文、迂腐可笑的性格特点。说明孔乙己虽然落魄到这种地步了,还以文人自诩,保持着酸臭的文人气。

明确作用:这句话运用语言描写鲜活地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个可怜又可恨的悲哀的小人物形象,也烘托了主旨。

例4.“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分析:这是鲁迅《社戏》中的最后一句。其实那夜的戏既不好看,那夜的豆,也实在平常,是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使“我”留恋。

明确作用:“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痛恨,凸显了主旨。

例5.“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分析:这是鲁迅《孔乙己》中的最后一个句子。这一句话的核心意思是“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以他的做事原则是必死的,

明确作用:这句话交代了孔乙己的性格及其社会原因悲剧的根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压迫下,他必死无疑,更深层次地表现了主题。

例6.“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明确作用:表明了作者的立场和写作意图,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告诉我们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时,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

综上,经研究发现,在小说里,名句通常是描写类和议论类句子。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不同表达方式的名句在小说中的作用和价值,为后面实现学生对描写类和议论类名句仿写在其他文体里的作用和意义奠定基础。

(四)不同表达方式的名句在诗歌中的作用

薛根法在《文本分类教学》里指出:“根据主题,诗歌可分为抒情诗、言志诗、说理诗三种。诗歌主要是以情动人,情之所至,遂而成诗。以抒情诗居多,表达人生志向、阐述哲理的教材中都有涉及。”

例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需要镇静。”

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写的非常受人欢迎的一首小诗,诗句富有哲理,清新自然。

明确作用:句子具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例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分析:这是九年级上册艾青写的《我爱这土地》中的最后两句诗,直抒对祖国的刻骨铭心,至死不渝,最真挚的爱。

明确作用: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苦难的时代中华儿女对灾难重重的祖国的爱,升华了主题。

学生在清楚了解了名句的这些作用以后,会对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提炼主旨有很大的帮助,还能以此为蓝本,不仅仿写名句的外形,更要模仿不同表达方式的名句在还原作者的写作思路过程中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和价值。只有反复地进行仿写训练,才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进而实现学生自己创意性的表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